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0日电 (记者 刘忠俊)记者20日从四川省成都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获悉,2021年该市新登记市场主体达到62.69万户,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2021年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在研究把握市场监管规律,着力构建市场监管新体系方面,编制了《成都市“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和《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全面细致清理了工作制度271项,新制定59项,构建全领域、全流程的制度保障体系。同时健全内外联动机制,依法依规协调解决工作难题,化解重大隐患风险。
2021年,成都市青白江区行政审批局创新推出企业开办阅读式“无感申报”模式,将填写项转变为默认项、勾选项或自动生成项三种方式,变传统的企业填写式审批模式为企业阅读式审批模式,受到办事群众广泛好评。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成都实现了企业开办“一网通办”、0.5天办结。实现24项许可事项、营业执照“联动办”,实现成德眉资首批17项许可事项异地同标办理。“市场监管”指标连续2年进入营商环境国家评价“标杆城市”行列。

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下,助推成都市市场主体提质增量。2021年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创历史新高,达62.69万户。市场主体总数达332.06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2021年,成都市竞争监管切实加强,全年查处案件1.4万件,罚没款1.5亿元,有力维护了群众利益。同时,在四川省率先建成广告智能监测体系,建设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全年受理投诉举报咨询26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279万元。
2021年,成都市在2020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监测城市中位列第一,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6项,总量达417项、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在知识产权强市方面,发布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规范》团体标准。成都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7件、同比增长26%,有效注册商标达73.7万件,新获中国专利奖18个、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与此同时,获批建设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快保护体系。新设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站点54个、累计达337个,有效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