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4日电 (邹立杨 何勇 黄平)近年来,泸州市泸县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倾力发展“归雁经济”,制定《泸县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作二十条措施》,通过政策、服务和典型“三个引领”,让农民工从“出远门”到“回家门”,让农民工群体就地就近实现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10月14日,在泸县城北工业园观宇玻璃集团有限公司,一进大门就远远看到,车间外,工人们正忙着对玻璃成品进行装箱、搬运、上车,忙生产、忙订单,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
“我是2004年返乡创业,2010年创办的观宇玻璃。目前公司有八台窑炉、三十六条后加工生产线,年生产达3亿只玻璃瓶。2019年以来,我们每年纳税超千万,已成为家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之一。”观宇玻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云彬说,近年来,依托泸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的扶持及自身发展,公司规模和效益与日俱增,解决了上千名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黄云彬出生于农村,贫苦的家庭环境让他少小辍学,18岁起便离家打工。他先后在煤矿、沙场、玻璃制瓶厂等做过工,用自己的勤奋与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了供销主管、厂长等职务,学到了先进的玻璃制造技术和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2004年,在外漂泊多年的黄云彬,在返乡创业政策和乡情的感召下,毅然辞去高薪职位,带着梦想返乡创业。2010年,黄云彬抓住白酒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机,成立泸州观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玻璃制造创业之旅。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真情付出就有丰硕回报。在十二年的创业生涯里,公司员工由几十人增加到1800余人,资产总额达2亿,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之一。黄云彬也先后获得“中国玻璃工业优秀领军人物”“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推动泸县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我们正积极探索和实践‘工业4.0’及‘绿色制造’,在生产自动化和环保节能方面不断索求。我们要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乘风破浪,扬帆万里,让观宇玻璃走向世界,也让我们的员工都有份不错的收入。”黄云彬描绘着属于自己的宏伟蓝图。黄云彬表示,既然当了“头雁”,就要发挥好“领头”作用。
随着泸县“回引工程”持续实施,越来越多的“归雁”反哺家乡,“归雁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他们中有的投资兴业,争当“领头雁”;有的就近就业,紧跟“头雁”飞。王浪伏、杨永清、李允顺、崔象群、李云川……泸县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这个“雁群”不断壮大。
“我们建立了农民工、农民工党员、优秀农民工‘三本信息台账’,推行优秀农民工联系服务制度。”据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泸县强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服务,细化《泸县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作二十条措施》等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领、乡情感召、选树典型等举措,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发展农民工经济。2019年以来,泸县已回引农民工3.12万人,其中,返乡创业0.56万人,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15个,专合社95个,带动就业1.64万人,回引创业项目总投资13.02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