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5日电 (刘忠俊 江雪丽)15日,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的成都车站扩能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吊车、挖掘机、起重机、运输车等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有序的工作着,改造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成都车站扩能改造项目现场,曾参与成都站2005年大规模改造退休多年的彭宝成再次来到工地,此次他将为改造施工提供技术咨询。“当时成都车站改造采取的是‘不停运建设’模式,施工难度大。加上受人流大、车次频繁、施工场地狭小等不利因素影响,物料供应、储放、运输和施工很受限制。”彭宝成回忆称,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工程如期交付,除靠专业技术、精湛技艺和丰富施工经验外,还源于来自父辈们的传承。

1950年成都车站破土动工到1952年投运,彭宝成的母亲是第一代建设者。“当时自己还很小,但大人们聊天时常提起修建中的故事。”彭宝成称,童年母亲经常讲述“把成都站建成成都门面”的故事,在这样的熏陶中“把成都站建好”就成了像他这样“铁二代”的梦想和愿望。
70年来,成都车站始终是成都最重要的城市地标之一,期间先后历经了多次重要的大规模系统化改造,此外也包括局部和日常更新维护,每次公司都留下了深度参与的痕迹。“先后两代人参与成都火车站的建设,对此自己感到很自豪,现在旗帜交到了第三代人手里。”彭宝成称,如今更多的年轻面孔、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其中就有“铁二代”的子女们,“铁三代”们从小耳濡目染,对成都火车站有着更为深厚的感情。

“这次面临的施工难度更高。”中铁八局成都车站站房项目部经理杨铁钢表示,难度首先在于临近营业线施工作业,车站虽停办了客运业务但列车线仍旧保持通行,因此现场施工将会受到不小的限制。此外,交叉作业面较广,由于车站与多条地铁线接驳,地铁线又有在建和维护工程,无疑增加了施工协调难度。地下施工还要注意对地铁线路的保护,施工作业更复杂。

为克服施工难度大、交叉作业面多、协调难度大、作业条件艰苦等诸多不利因素,项目建设单位中铁八局将采用最新技术、最新设备、最新管理模式参与建设,并就施工进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系统性解决。“车站行包房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很好解决了施工点位周边建筑多、环境复杂问题。”成都车站站房项目分管领导周茂理称,该成果获得了省级工法和多项发明专利,为快速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据了解,根据规划成都车站改造完成后将成为集城际高铁、市域快铁、地铁及城市公交一体的立体交叉零换乘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