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青白江: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
2023年01月07日 13:1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7日电 (赵望 张浪)2023年新年伊始,从工业园区到生产车间,从物流基地到建设工地,成都市青白江区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按下发展“快进键”,争创新年“开门红”。

成都市青白江一角。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成都市青白江一角。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刚刚闭幕的青白江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该区将坚持在国家和省市战略大局中找位置、强担当,主动担当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助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高水平改革开放、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时代使命,持续做强陆港主枢纽、做优对外交往引领区、做实开放产业集聚区、做活改革创新示范区、建好国际品质生活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2023年,力争招引落地重大产业化项目80个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300万单以上,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5亿元以上;实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项目20个以上,新引育中试产业人才300人以上;新增就业10000人以上,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4440个……

  2022年12月30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在成都国际铁路港、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同时发车,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川渝总运量突破60万标箱。2022年,以川渝为主要支撑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逆势加速——新开通线路78条,是2021年的5倍多,物流网络已覆盖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个港口。

  青白江区作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和成都中欧班列始发地,坚持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推动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在巩固既有国际班列线路的基础上,成功首发“蓉欧非”海铁联运班列,新开通中欧班列南线并实现“双向运行”,常态化开行中越、中老班列。新增境外联通城市32个、境内城市7个,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2万列,其中中欧班列超1.1万列,不断推动做优做强成都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开放合作特色功能、国际品质生活基本功能。

  下一步,青白江区将坚持强枢纽、畅通道、促贸易、聚产业、优环境,致力打造链接欧亚的陆港门户枢纽。规划到2035年,国内量能最大、功能最完善、辐射范围最广的陆港门户枢纽全面建成。

  近年来,青白江区坚持“制造强区”,深入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确立了新能源商用车、绿色建材、国际贸易物流、开放农业、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绿色低碳产业6个区级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营商环境4.0系列改革,产业集聚势能持续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同时,青白江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产业建圈强链视角创新提出中试产业理论,制定出台中试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中试平台认定和中试项目管理等一揽子支持政策,成立中试产业投资公司,加快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着力构建贯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小试中试、产业孵化、生产制造”全链条的中试产业生态体系。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优势领域,着力打造“文澜智谷”、欧洲产业城和“340科创园”三大中试示范基地,初步构建起“研发—中试—生产”全产业链。成功招引总投资190亿元的攀钢高端金属部件中试及制造基地等涉及研发类产业化项目21个,总投资282亿元的25个具备中试载体功能项目加快建设,建成钒钛金属中试基地,开展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阻燃剂等15项科技成果中试产业化应用。

  迈步新征程,青白江区正全力做优做强“四区一枢纽”,扎实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北部中心建设加快成势见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白江篇章。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临港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和欧亚出口导向型先进制造基地,全面建成西部改革创新集成示范区,陆港型物流枢纽辐射能力全国领先,对外贸易规模跻身全国陆港城市前列,建成区域对外交往的门户,“一港双核四片”空间发展格局全面构建,成为多种文化、多种元素相融共生的国际化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西部领先水平。(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