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壤塘携300余件非遗及农特产品亮相佛山
2023年03月30日 19: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30日电(尼玛初  索朗泽仁  罗让东周)“这是我们制作的产品黑陶,采用了最传统的工艺制作......。”3月30日,走进佛山市的绵阳造“精品展”壤塘非遗展馆中,茶香与藏香交织成大自然的味道萦绕鼻息,藏文书法在传承人手中一气呵成,一颗颗矿石颜料在画布上交融成画,吸引着客商、游客驻足观赏。

 壤塘非遗展馆的展品受欢迎。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壤塘非遗展馆的展品受欢迎。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3月29日,中国(绵阳)科技城广东·佛山行活动启幕,作为绵阳市对口帮扶县——壤塘县携93种300余件非遗及农特产品亮相活动现场。十年来,绵阳始终将壤塘作为绵阳的“第10个县”倾情帮扶,从资金到人才再到乡村振兴全域帮扶,由“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帮扶”,此次更是为壤塘提供了又一次“借船出海”的机会。

壤塘非遗展馆的非遗产品。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壤塘非遗展馆的非遗产品。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广东·佛山行活动现场,藏绣、唐卡等非遗精品大放异彩,独具藏族风情的藏式黑陶陈列在货架上,金刚杵、擦擦、石刻、藏香等点缀其中,一股浓郁的“壤风”迎面而来,与展馆现代化的陈设相映成趣,让参观者现场感受流转在一笔一画、一针一线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壤塘文化传承魅力。

  而位于展馆另一头的农特产品展览中,高原“双低”菜籽油、牦牛肉酱、高原蜂蜜、青稞啤酒等农畜产品更是不断挑动现场企业家、群众的“味觉”神经,吸引着大家上前品尝、购买。

壤塘非遗展馆的展品。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壤塘非遗展馆的展品。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下面我以‘广、东、佛、山’四个字,向大家介绍壤塘的风采。”在“绵阳造”产销对接会上,中共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甲用“广、东、佛、山”四个字带领与会人员走进壤塘,领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生态优美、风光绮丽的壤塘,体验自然生态的神奇与文化原乡的斑斓交相辉映,并邀请企业家、群众前往壤塘观光旅游、考察投资。

  活动中,壤塘县还通过直播以来方式,在网络上展现了壤塘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和文旅资源。

  据悉,此次佛山行是壤塘县实现产业发展“多条腿”走路的一个全面展示。近年来,壤塘县一方面久久为功大力实施“文化优先”发展战略,对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进行扶持,已建成46个非遗传习所,22个“飞地”传习基地,带动了全县3000余人就业,让学员实现了从“闲人”到“牧人”到“技人”再到“匠人”的转变。

  同时,壤塘县还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生态农牧业,种植高原蔬菜、建立联户牧场,以“政府主导、部门承担、示范引导、突出品牌、逐步扩大规模”为方式,在“粮、油、菜、菌、药、畜”上下功夫,初步构建了“一乡一品”的产业格局。立足新时代把握新要求该县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扬长补短,彰显特色打造农业、突出生态发展工业、提升品牌引领文旅,加快构建“4332”现代产业体系,一幅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壤塘大地上铺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