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6日电(苗萌 张娟 岳阳 马伦坤)近年来,农行巴中分行用严的纪律和实的作风,把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涉农贷款监管达标和惠农e贷业务增量作为监督重点,发挥纪委部门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的监督作用,创新采取“1234”工作措施,开展靠前监督、融入式监督和下沉式监督,提升监督工作质效。
截至5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62亿元、较年初净增5.5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4亿元、较年初净增2.7亿元,均完成省分行下达序时任务;普惠农户贷款、消费帮扶贷款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5%、153%;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77.5%。
贯穿“一条主线”强协同
据介绍,农行巴中分行纪委坚持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和强化政治监督的职责使命来抓,加强协同贯通,协助分行党委定期专题部署,定期会商,召开会议听取信贷、三农等业务主管部门汇报,采取调研式监督、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推动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该行纪委建立联动机制:市分行纪委承上启下、促进推动,聚焦重点,打通“中间段”;县区支行纪委作为冲锋主力,狠抓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各级行纪委始终把督促履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职责使命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抓手,主动与市县两级行相关部门对接,掌握情况,梳理数据,对各营业网点、普惠团队工作进行“穿透式”联动督导,对营销投放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做到“二个紧盯”严监督
农行巴中分行纪委紧盯目标任务,紧盯投放进度,督促各行依法合规、真实有效投放贷款,并会同分支行业务营销部门召开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监管达标推进会,传导监督要求,压实监督责任,了解掌握业务开展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该行纪委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现场监督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查问题、补短板,督促问题整改,帮助解决问题。
另外,该行纪委强化约谈提醒,定期落实谈话制度,把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目标任务和投放净增作为必谈内容,督促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责任落实。
突出“三个链条”督落实
据了解,农行巴中分行纪委坚持“政治责任”“组织引领”“共享机制”的监督导向,提升各方的参与度、夯实各方的责任感,让客户经理有“敢贷”“愿贷”的内生动力。
一是将政治责任监督扛起来,精准发力,抓牢基础链条。通过访客户、走市场、进园区跟踪分析,查找惠农贷目标任务措施政策、规章制度执行、机制运转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及时收集整理,推动市分行主管部门和各行解决落实。
二是组织引领监督用起来,持续加力,抓强支撑链条。深入支行和机构查阅普惠金融、惠农e贷、不良贷款压降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包括形成的会议记录、制定的措施、考核管理办法等资料,形成检查记录、建立问题台账,推动问题限时整改,做到快查快处。
三是共享机制监督活起来,绵绵用力,抓好保障链条。加强与三农、公司、风险、财务和内控部门融合协调配合,发挥监督监管协调联动,充分利用相关部门任务通报情况、问题线索移送、分析研判、成果共享等机制,形成目标任务实现的监督合力。
聚焦“四个服务”提质效
“我们坚持把乡村振兴服务工作的成果来检验评判各行纪委书记的工作作风和实效。”农行巴中分行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服务乡村振兴重大政策落地落实。该行重点监督党中央、国务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见等重大政策制度漏不漏、偏不偏、好不好、实不实,确保各项制度符合该行实际,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层层落实到位。
聚焦金融服务覆盖面。该行重点监督农村网点分散、服务能力不足,惠农通维护升级不到位、使用率低等问题,推动强化县域金融服务渠道支撑,提升服务效率。
聚焦服务农民富裕富足。该行重点监督农户贷款流入房市、股市、理财等禁止性领域或挪用于其他非约定用途的问题,严防户贷企用、多贷一用、冒名顶名贷款、挪用农户贷款等问题,严防案件发生,切实推动支持农民增收致富。
聚焦乡村振兴干部选派履职。该行重点监督选派帮扶干部把关不严,帮扶干部不守纪律、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推动提高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战斗力和执行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