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被SCI收录 成都医生小众研究刷新眼科界认知
2023年06月09日 21:0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9日电(朱源)近日,成都爱迪眼科医院小儿眼科与视光专科主任廖俊和其团队的论文《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视敏度和对比敏感度双眼总和现象的术后改善》,被国际著名眼科医学杂志BMC Ophthalmology(SCI期刊)收录。

 儿童视力健康备受社会关注。朱源 摄
儿童视力健康备受社会关注。朱源 摄

  针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很“小众”。廖俊表示,小众研究造福广大患儿,正是其意义所在。据悉,该项研究刷新了眼科界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改善的认知。

  据廖俊介绍,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将“视功能”简单地等同于“视力”,但视功能的范畴却远不止于此。视功能通常包含光觉、色觉、形觉、动觉和对比觉等。一般所说的视力测试,只是反映了高对比敏感度下的形觉。

  论文指出,间歇性外斜视(IXT)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斜视,眼位受患者控制力的影响,在正位和斜位间变化,这对儿童双眼视功能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在发病早期,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远立体视功能已有不同程度的丢失,而近立体视大多能保留,随着病情发展,甚至会丧失对物体准确位置(深度、高度、距离)的判断能力。

  从2022年1月起,廖俊主任团队将21名年龄在6至13岁之间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男11人,女10人)纳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3月对其进行视觉功能评估。评估内容包括100%对比度和2.5%对比度下的单眼和双眼视力(VA),不同空间频率下(3c/d,6c/d,12c/d,18c/d)的单眼和双眼对比敏感度(CS),远近立体视、融合功能。

  研究表明,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双眼视觉在术后能得到显著改善,VA和CS检测结果有差异,且与立体视和融合功能无关,它们体现了不同视觉通路和不同方面的双眼总和信息,不能相互代替。这些方法各有优势,互为补充,能更科学严谨地综合评估真实环境中的双眼视状态。

  廖俊主任表示,因为很多检测是在较为单一的环境中操作,不是儿童真实的生活环境,而通过这些检测对比,能够反映他们在真实世界环境中的双眼视功能状态,从而使研究更贴近患者生活,更具现实参考性。(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