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700余年活态传承揭秘和美佳酿浓香千年的奥秘
2024年02月27日 22:0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7日电 题:700余年活态传承揭秘和美佳酿浓香千年的奥秘

  作者  王哲

  正月里的四川宜宾鼓楼街,伴随着几百年来不曾消失的上甑烟气,五粮液501车间元明古窖池群迎来了龙年新春的第一波访客——30余家中央省级主流党媒代表和知名学者。

  他们是参与中央省级主流党媒“中国酒王”新春采风行的嘉宾,共同走进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并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感受700余年时光的厚重,探秘大国浓香缘何流传至今,体验和美五粮究竟有何魅力。

 中省主流党媒和知名学者参观五粮液。五粮液集团供图
中省主流党媒和知名学者参观五粮液。五粮液集团供图

  五十载,新醪神㻌,香飘万家,眼前巍巍雄坊,享誉宇内,矗伟业;

  七百年,旧甑老窖,规模难再,而今汨汨五粮,扬声禹甸,成宏功。

  站在鼓楼街的青石板路上,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山,仰头看着长发升酿酒作坊门上雕刻着一副对联,嗅着古色古香的老作坊内传来的浓浓酒香,不禁感慨:“思接千载,酒成万象,一副对联,气象万千。”

  迈步跨过木头门槛,时间仿佛回拨了几个世纪。

  木质的结构框架、木质的锹、木质的蒸酒甑锅,还有用来装甑的柳条编制的箢篼……

  “如今这些传统的酿酒工具已经很少见了。”现场解说人员提到,为了保护古窖内部生态,保证酒的品质,历代五粮液匠人将传统的酿酒工艺和工具保留了下来。

  “从入窖、起糟、拌料到蒸馏、摘酒……一招一式,纯手工操作,每一步都要精心把控,容不得半点疏忽。”酿酒工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着其中的要点。

五粮液酿酒古酒坊。五粮液集团供图
五粮液酿酒古酒坊。五粮液集团供图

  “在这里,很难找到机械化的痕迹。”媒体嘉宾环顾五粮液酿酒古酒坊后发现,很多还保留着“前店后坊”布局和风貌,这是自作坊创立伊始的模样,也是中国白酒最纯正的原始记忆,见证和经历了中国白酒的起源与发展,默默守护着中华民族物质遗产的传承和弘扬。

  2020年8月8日,由四川省文物局指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考古五粮液”项目启动,历时18个月,在五粮液长发升老作坊附近的火烧房酿酒作坊遗址中发现了灰坑36座、窖池11座、房址6座、水沟16条、灶8座和明代城墙、晾堂、酒甑底座等酿酒生产活动遗存,发掘出土了大量元、明、清时期的酒具酒器,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生产要素最全、规模最大的蒸馏酒酿酒遗址,基本厘清了从元到清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宜宾蒸馏酒发展历史,充分证实了五粮液古窖池群的历史可上溯至元代,距今已有700余年。

  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池老。

  窖池作为浓香型白酒发酵最核心的载体,也是酿酒微生物生长最重要的摇篮载体,对白酒的品质和口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中国酒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整个白酒行业,百年以上的老窖只有不到万分之一。

五粮液古窖池。五粮液集团供图
五粮液古窖池。五粮液集团供图

  五粮液酒好的秘诀,正是源于最宝贵的活态遗产—元明古窖池群。在700余年不间断酿造中“以窖养糟、以糟养窖”的反复循环,促进微生物种群不断优选,最后形成了独有的有益酿酒的微生态圈,赋予了五粮液酒醇厚甘美的古窖浓香。

  从501车间、503车间、523车间甚至529车间一路走来,采风团沿着时间的隧道穿行,用半天时间见证了中国白酒数百年的迭代。“兼容并蓄,相辅相成,蔚为大观!”采风团嘉宾赵兵辉用三个成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在更多嘉宾看来,一家企业既能真实赓续渊源流长的匠心精作,又以现代工业的规模化生产服务于时代需求,并将这些场景实现于实际的生产中,这就是酒业龙头的底蕴和积累。

  如果说上一个700年的辉煌,来自于古窖泥中微生物的馈赠,那么下一个700年的萌芽,便孕育在对酿酒微生物的科技创新中。

  如今,以保障白酒酿造核心酿造菌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基础,五粮液正在加快建成我国酿酒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菌种库,现已收藏五粮液酿造微生物菌种400余种、1000余株、20000余份备份,为五粮液乃至中国白酒的技术创新及生产应用提供全面的菌种资源,为一部“活态”传承的和美长卷,不断着墨书写新的篇章。(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