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市妇联举办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活动
2024年03月06日 16: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6日电 (祝欢)3月6日,成都市妇联举办了“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成都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4周年主题活动。成都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基层妇联干部以及各界优秀女性、家庭代表共计450余人参加活动。成都市政府和市人大、市政协专委会相关领导,四川省妇联领导出席。

分享现场。成都市妇联供图
分享现场。成都市妇联供图

  活动在成都市妇联2023年工作回顾视频中拉开序幕。2023年,成都市妇联深入实施蓉城女性六大行动,坚持以政治性为灵魂,凝聚巾帼正能量,筑牢“她”信念;为建强产业链、“三城三都”建设,增添“她”特色;在满足妇女儿童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共建共享幸福城中,交出“她”答卷;在推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中,播撒“她”希望;在有温度的家庭教育生态圈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注入“她”智慧;在平安成都建设、社会治理中,彰显“她”担当。

  此次活动分为“巾帼心向党书写奋斗志”“勇建巾帼功幸福成都梦”“激扬巾帼志共建公园城”三个篇章,通过宣讲、故事分享、互动访谈、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全市妇女踔厉奋发作示范、笃行不怠勇争先的时代风貌与责任担当。

  活动在白鹿钢琴艺术特色学校童声合唱团的《米多多之歌》中进入第一篇章。以音乐为引,孩子们请出了12年来坚持为学校提供艺术培育的最可亲可敬的“巫妈妈”——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成都香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巫平丽。在动人的旋律中,巫平丽向大家分享了自己为白鹿音乐小镇建设奔走,助推城乡融合、文旅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的故事。

  坚守科技领域十四载的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成都市蓉漂招才大使、成都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李淑颖讲述了自己建设女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服务智慧化平台,助推启动“首届中国西部巾帼科技创新大赛”、发起成立成都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的故事。

  金牛区妇联副主席赵婧以一段获奖视频为切入点,开启活动的第二篇章。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她讲述了花照壁社区适儿化改造项目建设成果,从儿童友好实现全龄友好的层面,抒写妇联人的美好情怀。

  四川省“五好家庭”、成都家庭教育示范基地——成都向东·耕学田园负责人唐英,向大家介绍了积极参与建设“有温度的家庭教育生态圈”,将家风家教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特色课程的故事。作为家庭和谐的守护者,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青白江区大弯街道怡湖社区妇联主席冯利华,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日常调解工作中归纳出的“133”简易心理工作法。

  沙画师周仕玲用灵动指尖勾勒出的“美好公园城”,将活动带到第三篇章。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成都桉树林创客空间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媛媛分享了打开城乡融合发展的幸福密码、“做城市文脉传承的守护者”的初心。简阳市妇联主席周利介绍了当地妇联积极打造“巧手工坊”,以“指尖经济”带动妇女增收的实绩。

  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四川省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成都花仙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邬晶,向大家讲述了将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召开为契机,深入打造花木博展游览体系,展示新时期花木产业发展之路和城市经营之道的愿景。

  活动现场,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带来的《经纶新语万古清规》,以红色经典颂读礼赞新时代,传承社会好家风。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一级演员、成都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马薇演唱了为成都市妇联创作的《梦开芙蓉》,充分展现了蓉城女性创新创业的精神气质。

  颁发蓉城巾帼宣传团聘书。成都市妇联供图
颁发蓉城巾帼宣传团聘书。成都市妇联供图

  为传播团结奋斗的巾帼故事,以理论宣讲引领巾帼向党,以榜样力量引领女性筑梦成才,成都市妇联自2021年起组建了“蓉城巾帼宣讲团”。自宣讲团成立以来,宣讲员们认真履职,开展线上线下宣讲1000余场,覆盖群众40余万人次。活动现场,公布了第二批宣讲团成员名单,并向6位宣讲团成员代表颁发聘书。

  本次活动还公布了成都市获得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手、集体)的先进个人(集体)名单,鼓励全市妇女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追赶先进,激发干事创业的信心。

  “今天汇集了来自社会各领域的优秀女性代表,聆听到许多生动的案例,这是一场妇女姐妹看得见、可感知、有温度的主题活动,分享的故事也都是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我相信背靠妇联‘娘家人’,我们广大妇女同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能够继续发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图景再立巾帼新功。”来自基层的女性代表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