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8日电 (记者 刘忠俊)“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已建立整改清单,并收录到企业安全档案,希望高度重视,及时整改。”8月中旬,在广安市前锋区某企业,当地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人员边将详细整改清单交给企业负责人,边将检查存在的问题录入企业安全档案。

据了解,自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广安市聚焦重点环节、重点事项,通过科技赋能、创新服务模式、强化责任落实等一系列“组合拳”,织密织牢安全防范责任网络,着力消除安全监管死角盲区。“很多时候都是以企业自查为主,将自查情况登录应急宝,监管部门对自查情况进行核查和指导,帮助企业整改,对隐患整改帮助很大。”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广安基地(以下简称“利尔化学”)负责人称。
广安市前锋区涉及危化、煤矿、工贸行业等重点监管企业,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按风险等级、安全状况和管理效果形成“一企一档”的安全“家底”,全方位辨识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作业环境、操作岗位存在的风险,建立安全管控、检查、责任三项清单,并从好到差统一判定为“A、B、C、D”四个等级,以更直观的方式将风险告知从业人员。“企业贴心人就像是企业的‘安全顾问’,他们经常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实际困难,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四川裕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称。
走进利尔化学,每一处风险点位上都醒目地张贴着一个独特的“安全码”。工作人员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点位的详细信息便一目了然。“安全码的应用,让安全管理从‘粗放式’到‘精准化’转变。”企业负责人称,以前,风险点位维护和管理需查阅大量纸质资料,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信息不准确的情况。现在,通过安全码,能实时掌握动态,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为实现对全市安全生产状况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广安市应急管理局还建立了功能强大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该系统整合了企业基本信息、隐患排查治理、执法检查等多方面的数据,宛如一个“智慧大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