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天府工匠》第三季助力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跑
2024年08月27日 10: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7日电 (祝欢)26日,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和成都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就来到位于彭州市的仁新焊机机器人(成都)股份有限公司,在一线车间里摆下擂台,开启了《天府工匠》第三季聚焦人工智能产业主题的外场录制。

 节目录制现场。《天府工匠》节目组供图
节目录制现场。《天府工匠》节目组供图

  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8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40%,已集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超875家,8家单位入围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名单,数量居全国第三;4家企业上榜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

  在此次《天府工匠》录制中,来自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都天佑唐院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和仁新焊机机器人(成都)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人工智能企业带来了精心准备的题目和岗位,经过初选入围的挑战者将进行现场挑战,争取自己心仪的岗位。

  自2022年启动以来,今年已经是《天府工匠》第三季,本季节目除了持续展示优秀工匠的高超技艺之外,还将通过“OK计划”大力促进就业。该计划旨在解决“两端”的问题,企业端可以通过这个计划,招到优秀的工匠和人才,求职者端可以通过自身的实力找到理想的岗位。目前,已经有丽珠集团、特锐德川开电气、TCL、卡诺普机器人、顺丰速运、京东等大型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以及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参与《天府工匠》“OK计划”。

节目录制现场。《天府工匠》节目组供图
节目录制现场。《天府工匠》节目组供图

  此次《天府工匠》录制现场的各种设备总价值超五千万。其中,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带来的每套价值百万以上的外骨骼机器人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康复医疗领域的尖端应用。仁新焊机机器人(成都)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焊接、切割机器人同样价值不菲,每套也在百万级别,它们将传统焊接技术与现代AI智能技术完美结合,在电光火石间演绎了一场历史与未来的精彩对话。

  一场Alpha EBOT机器人表演拉开了本场录制的序幕。本期《天府工匠》开启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全新挑战!四家企业各带来了一个挑战项目,参与挑战的优胜者将获得企业提供的职位。其中,通过了国家大模型备案并刚刚收到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百万”奖励的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所出的题目叫《数字分身》,要求两位选手在三小时内各为主持人制作一个AI数字人。完成后,两个数字人需经过问答测试和才艺展示,由观众代表投票决定胜负。此题目重在考验挑战者的AI实践能力。

  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题目《赛博“人机”》由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工学博士程洪出题。他将带领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四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脑机接口外骨骼挑战,并且现场让下肢截瘫患者“走”起来。项目优胜者将直接进入布法罗机器人公司研发核心部门。

  《天工开“目”》是由仁新焊机机器人(成都)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一项挑战,该公司董事肖依林担任出题人。她表示,此题要求挑战者在限定时间内,运用智能焊接、切割机器人成功修复纵目面具的“竖生之目”,考验挑战者的快速学习能力及对切割、焊接尺寸的精准把控。挑战结束后,肖依林为获胜者颁发了企业offer。

  成都天佑唐院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带来的题目是《丈量四方》,出题人为该公司总经理张拯,他同时也是四川省青年创业导师及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此项挑战将现场设置一个模拟隧道装置,要求挑战者在模拟下雨及起雾环境下,于规定时间内完成多个圆棱镜的布点工作,并正确操作全站仪完成隧道数据测量。而后主持人将微调其中一个圆棱镜位置,挑战者需再次测量并准确识别出位置偏移的圆棱镜,此题主要考验挑战者的测绘基本功和实际操作技能。

  《天府工匠》第三季在继续聚焦成渝工匠之外,还计划走进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围绕合作主题,聚焦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以及算力、AI等重点产业,展示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产业变革,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风貌。

  据了解,本季《天府工匠》将进行总共十场外场录制,之后节目将进行演播室内场拍摄,节目争取在今年十月全网同步推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