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相约大唐 助梦远航”教育帮扶研学活动举行
2024年08月27日 10:4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7日电 (黄双湖 袁玉娇)近日,大唐四川发电有限公司联合色达县、得荣县相关部门举行了“相约大唐 助梦远航”教育帮扶研学活动。来自色达县、得荣县的55名藏族小学生和8名教师先后走进成都、广元,从“新中国崛起”的史实中感受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感受时代的进步,站在“大国重器”上感受国家实力,在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颗梦想的“种子”。

  走进历史 传承红色精神

  “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为了让孩子们真切的感受革命先辈不屈的意志,此次研学之旅以“爱国”作为第一课题,带他们一起走进建川博物馆。

参观建川博物馆。杜松涛 摄
参观建川博物馆。杜松涛 摄

  孩子们在讲解员“提问式”讲解下,认真了解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份份资料文献、一组组实物背后的故事,生动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抗战情况,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抗争事迹、舍生忘死的抗战精神。

  “是刘胡兰、是王二小、是小兵张嘎、是雨来……”讲解员指着墙上的小英雄壁画,每当刚开口讲述壁画背后的故事,一位位英雄的名字从小朋友口中脱口而出的名字,小英雄的故事在每个孩子心中传递,红色精神在这一刻悄然传承。

  走进科学 感受科技之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此次研学之旅将“科技”作为第二课题,带领孩子们探究智慧科技,开阔思维、拓展视野,增强科技报国的决心信心。

四川省科技馆合影留念。杜松涛 摄
四川省科技馆合影留念。杜松涛 摄

  来到四川省科技馆,孩子们便被琳琅满目的科技作品深深吸引,从航空航天技术到生命科学,从机器人技术到虚拟现实,每一个展区都充满了创新和惊奇,他们对每一项展览都充满了好奇心,纷纷驻足观看,认真聆听讲解。

  “最难忘的就是我用了一小口气,迅速就把一个长长的塑料袋吹满了。”在展厅中,孩子们纷纷尝试趣味数学、经典物理、神奇力学、美妙的光、精巧的机械装置等基础科学类展项带来的神奇体验,上手操作了模拟飞行、机器人围棋、光影成像、模拟发电等多个互动项目,这些亲身体验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无穷乐趣。

  “姐姐,我们那有这个光伏板,我是乐拉村来的,我挖松茸的时候在山上看到过。”在“生态家园”展区,孩子们看到了熟悉的光伏板,他们纷纷表示,以前只知道光伏板能发电,但是不知道电到底怎么来的,通过这个模型,让我对电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将理论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零距离感知科技,开启了想象的翅膀,让现代科技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走进大国重器 点燃能源之梦

  大国重器彰显大国底气。能源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命脉,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柱。此次研学之旅将“能源”作为第三课题,带领孩子们走进“新时代都江堰”大唐亭子口水利枢纽、大唐四川集控中心,感受能源发展与电力报国的别样魅力。

在广元苍溪亭子口水利枢纽参观水下机器人。杨真 摄
在广元苍溪亭子口水利枢纽参观水下机器人。杨真 摄

  在参观位于广元市苍溪县亭子口水利枢纽的大坝、升船机、中控室、班组文化样板间、创新工作室等地中,孩子们全面了解这个“人民治水·百年功绩”工程,守护嘉陵江一江安澜的“总开关”,感受了百万水电机组的雄伟与恢宏。“原来那些大船都是这样穿过大坝的呀!”“都已经运送了780艘船了,它好厉害!”在参观中,生动的升船机动画展示和现场的讲解,激发了孩子们对升船机的浓厚兴趣,认真了解了升船机这个“大电梯”的运行原理,培养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在创新工作室,孩子们听到了值班员的故事,了解了亭子口公司的“神兵利器”。“这是我们公司自主联合研发的5G水下机器人,它能在水下行走,还能代替我们完成一部分工作……”工作人员详细地介绍水下机器的各项功能,孩子们也提出自己的疑问。“他长得不像机器人,而且又没有腿,怎么能在水下走路呢?”“这是用电的吗,在水里不会漏电吗”带着这些疑问和还不太能明白的解答,将激发孩子们勇于探索、勇于突破的愿望,“这些都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懂得了科技的神奇,我要回去好好学习,以后做出更大的机器人”。

  “小朋友你能在图上找到你们的家乡吗?”在四川集控中心,一张流域供电图将孩子们的家乡与千家万户链接起来,他们家乡的水、风、光将通过一座座电站转化成源源不断地清洁能源送往千家万户。

  “看到我家乡的小朋友能够出来参加公司活动,真的很兴奋,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山里的机会太少了……”坚守在甘孜现场的藏族小伙,看到同事的朋友圈里照片,感触万分。

  “小朋友,你们下车把牛奶面包拿好,下飞机前再穿毛衣。”凌晨5点,送机的大巴车上,小朋友们毫无睡意,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沿路的灯光,仿佛要把沿路的风景都刻在心里。

  此次研学活动是中国大唐在川企业践行央企社会责任,实施“三扶三真,五位一体”大唐特色帮扶体系,打造教育帮扶“筑梦工程”,践行托底性帮扶承诺的一次生动实践。(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