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3日电 (张艾佳)麻饼作为南充传统名小吃,皮薄馅多,外脆内嫩,香酥可口,回味悠长,已有近千年历史。因制作技艺入选非遗名录的“弋麻饼”,不单单是一道美食,更是南充当地老百姓记忆深处的家乡情结。

一大早,在弋氏甜咪咪烘焙坊生产操作间,空气中弥漫着芝麻香、花生香、烤饼香。两位师傅正将烤好的熟粉、冰橘、花生、白砂糖、熟菜油等放到由熟粉围好的盆中,再混合均匀。
老师傅陈继英接过装满馅料的盆子开始包馅,下一位手工师傅娴熟地压皮,只见他双手轻轻一贴,压成薄皮,包好馅料的麻饼由圆变扁,如一轮“满月”,形成了皮料均匀的料子,不一会儿,压制好的麻饼便在铁盘内整齐地排开。紧接着,师傅端着包好的麻饼走到烤箱旁,开始麻饼制作的最后环节——烘焙。20分钟后,香喷喷、黄澄澄的弋麻饼新鲜出炉。
“中秋佳节将至,我们的产量也增加,忙起来时,一天就要制作近2万个手工麻饼。”自1988年弋氏甜咪咪烘焙坊开业以来,陈继英就担任手工制作师傅,主要负责包馅这道工艺。

“我们的麻饼都是纯手工制作,有选料、配料、制酥、烫面、醒面、打酥、包酥等25道工序,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南充弋麻饼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弋飞介绍,对发面时间、烫面温度、烘烤温度和时间等需要精确掌握,才能最大程度还原老味道。
从材料选择到准备再到成品制作,正是因为有这样传承的百年手艺,风味、口感、品控一如既往,才能得到大家这么多年的认可和喜爱。2018年,弋氏麻饼制作技艺被纳入顺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纳入第六批南充市非遗代表性项目。
随着中秋佳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老顾客都会到店铺购买几份“弋麻饼”,与家人一起分享或者送给亲朋好友。
2021年9月,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工作的弋飞回到家乡,传承家族手艺。用“95后”的眼光和创意,弋飞给弋麻饼带来新的思路:坚持传统,也要抓住潮流。学平面设计出身的弋飞,学以致用,对麻饼包装进行了改良,自己动手绘制设计了属于“弋麻饼”的独特包装。还从口味、销售、宣传等方面努力,着手解决纯手工制作带来的一些问题。
“最开始只有冰桔和椒盐两种口味,我父亲开发了低糖、奶黄、肉松等11种新口味,我也会再推出新口味。”弋飞说,作为新生代,他希望能玩出新花样,在传承的同时,让麻饼美食焕发新光彩。
“老板,肉松口味的来两盒!”70岁的谭祖荣是“弋麻饼”常客。“这个麻饼我吃了几十年了,非常好吃。我孙子这几天马上要去外地读大学了,今天我专门来这买麻饼让他带去。”
“很多顾客都说我们家麻饼吃的是味道,品的是记忆。”弋飞笑着说,这味道和记忆,就是饮食文化带来的沉淀。正在购买麻饼的张佳佳表示,她是吃弋麻饼长大的,以前每逢中秋节,她的母亲就会买“弋麻饼”,全家一起吃,现在专门赶来买麻饼,就是想着这一口香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