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阳江油: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2024年10月18日 18:5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8日电 (邱怡)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发展中心官网发布了“2023年党建引领全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结果的公告,江油市人民医院和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入选。

  荣誉的背后,是江油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强化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路径,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更趋增强、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健康江油”成色更足的有力证明。

江油市人民医院。 江油市委宣传部供图
江油市人民医院。 江油市委宣传部供图

  强引领 夯实基层基础

  江油作为老工业县,基于“三线建设”战略部署,一批航天、军工、钢铁等工业企业落户江油并建有职工医院,后因企业改制相继移交地方,沉淀出江油医疗资源富集的特色优势。江油二级及以上医院达10家,其中三甲4家、二甲3家、二乙2家、另有无等级公立医院3家,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县(市区)也属罕见。

  近年来,江油市始终坚持把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管党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党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强力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继成立了卫健系统行业党委、健康江油促进会,着力研判分析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引领效用和改革动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目前,江油9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党政负责人纳入市委直管,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落实,行业党建示范培塑活动深入实施,33个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有力推进,41个党组织“一线创优党旗红”示范创建全面开展,1525名党员基础理论培训全覆盖,江油市人民医院《致敬·医者》、第二人民医院《点亮生命》入选2023年党建引领全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案例。

 江油市总医院正式成立。 江油市委宣传部供图
江油市总医院正式成立。 江油市委宣传部供图

  优统筹 高位推动实施

  今年9月9日,以江油市人民医院为依托,江油市总医院正式成立,标志着江油市以“1+N”模式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地实施,“三院区四中心加二十七个分院”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升级重塑。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全称是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则是一项系统性、结构性、全局性的改革,需要卫健、医保、财政、编办、人社等部门共同参与。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江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主任,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市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统筹医共体建设,协调推进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

  同时,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目标明确、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县域内住院量占比、医保基金支付占比、双向转诊人次数占比、患者满意度同步提升,真正实现“小病不出镇(乡)、大病不出市(县)”,县域就诊率持续保持90%以上、基层就诊率达65%以上。

医务人员作业中。 江油市委宣传部供图
医务人员作业中。 江油市委宣传部供图

  抓重点 精准靶向发力

  “我和老伴都是老病号了,我心脏不好,他肺部有问题。以前,我们经常要到外地去做检查,到了大城市,人生地不熟、吃饭住宿都是问题,独生女儿带着我们来回奔波也很辛苦。但是现在,看病、做检查再也不出江油了,真的是太方便了!”刚从人民医院做完检查的何阿姨高兴地说。

  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获得感的提升,得益于江油市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率先建成投用后群众就医体验得到明显改善的真实写照,其作为医共体建设“五大”共享中心之一。

  近年来,江油市聚焦国家深化医改工作部署,高效统筹医疗卫生资源,积极谋划推动“2+6+X”县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并顺利投用,精准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所谓‘2+6+X’,就是以江油市人民医院、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集中建强两个中心实验室,全面升级6家市属医院检验科为亚中心实验室,提能建设2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实验室。”江油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武功林说道。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分级诊疗和检验结果互认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向,而检查结果互认便是近年来江油市重点攻克的方向之一。

  “就当时而言,区域内各级实验室服务能力不平衡、不充分,未形成资源整合共享,运行效率偏低;设备品牌多,方法学差异大,同一项目设备、试剂、参考区间不同,质量控制标准各异;各医疗机构LIS信息相互独立形成‘信息孤岛’‘烟囱数据’,信息较难共享……这些问题都是横在目标面前的‘拦路虎’。”武功林表示。

  为破解这些难题,2022年底,江油市率先在四川省内探索建设“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并于次年纳入年度八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快步推进。分级分类优化改造实验室功能用房3200余平米,新增配备和迭代检验设备507台件,建成检验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区域质量控制、大数据统计分析、区域样本管理等6大信息平台和标本转送物流平台,成功搭建“信息化平台一张网”,更为关键的是积极协调打通与省基卫平台信息对接,32家实验室之间实现了数据信息互联互通。

  “‘2+6+X’模式充分发挥了集约化、规模化、技术化、效益化的优势,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统一标准,统一配置、统一流程、统一质量控制的标准化检测系统,实现区域内检验资源共享、检验信息互联互通、检查结果互认,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提供了有效支撑。”江油市人民医院院长李华说。

  “以前有孕妇到我院做唐筛,我们需要把标本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经常要3—5天才能出结果,患者花费多不说,等待时间还长。而现在,我们只需要上报中心,就会有物流车前来收集标本,送到市人民医院去检测,1天以内就能出结果,并回传到我院。”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陈芳说。

  目前,“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已上线运营半年时间,两大中心实验室检验扩项约10%,分别达到了510和408项,辖区标本外送检测项目由原来的80多项降至30多项,下降60%以上,辖区内标本流转检测1600余份,群众就医检测时长缩短约2小时,资源集约共享成效明显,改革红利惠民利民。

  下一步,江油市将继续本着“融合、创新、提质、增效”的理念,上下协同,部门联动,形成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努力走出一条“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医院得发展”的医疗卫生健康共享共建共赢之路,形成“医疗资源富集的人口大县(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江油模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