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龙马潭:冬日大棚农事忙 供需致富两不误
2024年11月21日 13:4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1日电 (谢汶萍 刘健)11月20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安民村向隆家庭农场的蔬菜大棚内,一颗颗小白菜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绿油油的叶片光滑细腻,闪烁着晶莹的露珠。村民们熟练地将小白菜采摘下来,称重装车,送往附近的超市、批发市场。

村民们采摘小白菜。谢汶萍摄

  “最近我们采摘的大部分是小白菜,一天能采摘2000斤左右。”特兴街道安民村村民赵柱文说,农场里,采摘、种植工作是不间断,每天早上十点左右完成采摘后,就开始移栽芹菜苗,为下一茬的蔬菜采摘做好准备。

  “大棚里现在种了40亩左右的芹菜,大概还有半个月就可以上市了,采摘期能持续到明年农历的3月。芹菜的价格相较于比小白菜更稳定、产量也更高,40亩芹菜产量预计在20万斤到30万斤。”特兴街道安民村向隆家庭农场负责人崔百勇介绍,为减少冬季作物受到不利天气影响,入冬后,农场通过增盖薄膜、加强水肥管理等措施,为蔬菜丰收提供良好基础。

  “除了一年四季都会种植的小白菜外,农场还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蔬菜种植品种,错峰种植,确保新鲜蔬菜不断。”崔百勇说,向隆家庭农场共有39个塑料大棚,蔬菜种植面积有50余亩。

  在龙马潭区,通过“一户带多户”模式,蓬勃发展的大棚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蔬菜产业,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也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这里上班离家近,走路十多分钟就能到,很方便。”赵柱文已经在向隆家庭农场工作了两年了,在家门口每年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她很满意。

  近年来,龙马潭区积极引导村民依托设施农业发展特色果蔬等产业,聚焦农民增收、蔬菜保供,让秋冬蔬菜供应不断档,市民“菜篮子”有保障。目前全区蔬菜在田面积20000余亩,日上市量最高可达130余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