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美年健康成都成功举办体重管理中心揭牌仪式
2025年01月06日 11:2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6日电 近日,美年健康成都体重管理中心揭牌暨新品发布会在成都成功举办。美年健康成都体重管理中心首款产品“美年·盈·健康”正式上市,为超重和肥胖症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减重选择,助力实现健康减重之旅。

  肥胖症已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也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约有1.8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减肥之路充满挑战与困惑如今,专业的减重解决方案终于到来。

  美年健康集团成都城市群总经理谢胤、医疗总监张维,诺和诺德西区销售总监杨舒婷、轻松减CEO汪洋、国药西南采购中心副总监李加明以及美年健康客户代表等人参与发布会。发布会还特别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教授、华西医院院感部部长陈亿,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副主任张鹏教授共同参与,共同见证成都城市群在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发布会现场。美年健康供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副主任张鹏教授通过在线方式进行了精彩分享。他强调,科学的体重管理是控制肥胖症的关键,而多学科协作则是确保成功治疗的核心。他指出,美年健康成都体重管理中心作为这一协作模式的实践典范,融合了内科医生、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等多个学科专业力量,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减重方案,确保减重效果的长期稳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陈亿教授也分享了他的宝贵经验,强调科学的体重管理应不仅仅聚焦于减重,更应关注代谢健康与长期健康效益的提升。肥胖症的治疗需要综合干预,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全方位协作,帮助患者在减重的同时改善整体健康,预防肥胖引发的慢性疾病。

  两位专家的学术支持为“美年·盈·健康”产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充分体现了其在减重与代谢管理领域的专业性和临床价值。也为美年健康成都体重管理中心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全程健管战略,数智赋能健康未来

  发布会现场,美年健康成都城市群总经理谢胤介绍了美年健康集团的愿景与发展历程。作为国内预防医学的领军企业,美年健康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谢胤表示,目前集团已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了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从基础体检到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再到数智健康服务,通过大数据驱动和技术创新,形成了“预防-诊断-治疗-管理”一体化的健康管理闭环。成都公司将在此基础上深化战略布局,逐一落地各个健康管理服务项目,通过实践不断提升健管服务内容和客户体验。

  作为2025年成都公司健康管理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重管理中心将成为这一战略的创新实践。中心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前沿医学技术,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减重方案。首期推出的“美年·盈·健康”体重管理服务包,携手诺和诺德与轻松减品牌,为客户提供科学的减重支持,构建全面的肥胖症防治健康管理体系,力求在帮助客户减重的同时,实现全方位的健康改善。

  发布会上,谢胤与成都美兆分院院长文晓华共同为体重管理中心揭幕。首站的成功落地,不仅为肥胖症患者开辟了全新的健康管理路径,也树立了业界健康服务的新标杆。未来,体重管理中心将在涉藏地区的其他体检分院逐步推广,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展现美年健康成都在健康管理服务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发布会现场。美年健康供图

  减重一站式全管理,全面改善健康

  美年健康成都城市群医疗总监张维在谢胤总分享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了“美年·盈·健康”产品服务包的核心内容。张维指出,肥胖症不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更是与超过200种疾病密切相关的慢性复杂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及2型糖尿病等。治疗肥胖症不仅仅是减重,更是对整体健康水平的全面改善。

  “美年·盈·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减重产品,更是一个完整的体重管理方案。通过结合药物辅助治疗、个性化饮食、科学运动和专业医学指导,帮助患者在减重的过程中改善代谢健康,并有效降低因肥胖引发的慢性疾病风险。专业团队将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并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支持,确保减重过程的科学性和长期稳定,在多个方面取得健康获益。

  未来,美年健康成都体重管理中心将继续引入全球创新产品和治疗方案,进一步拓展服务维度,推动更多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为中国肥胖防治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