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汶川县以“加减乘除”解锁全民健康“幸福密码”
2025年05月22日 10:1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2日电 又是一年樱桃采摘季,家住绵虒镇三官庙村的王大爷在樱桃树上又迎来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小刘。“县医院的移动CT车明天就到镇卫生院,不耽误您采樱桃,去年查出的肺结节咱们再复查下。”小刘对照健康档案,为王大爷定制检查项目,“现在体检标准提到七百多元,您不用花一分钱。”这份田间地头的健康嘱托,正是汶川县深耕全民健康服务十三年的生动缩影。自2012年起,汶川创新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在健康惠民领域精准施策,以数字运算书写民生答卷,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移动CT车为民开展健康体检。汶川县卫生健康局供图

  在惠民力度上做“加”法 让健康关怀“满格”

  坚持高位推动与精准施策并举,成立以县委书记任主任、县长任执行主任的健康委员会,设立科级单位健康办,整合教育、卫健、残联、工会等单位资金,连续13年每年预算约1000万元开展全民健康免费体检。持续深化资源整合,从基础的常规检查项目,到针对适龄妇女“两癌”专项筛查,不断扩大政策覆盖范围。立足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针对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特点,科学设计五类体检套餐,最高体检标准提升至750元/人,实现健康服务精准供给,让健康关怀更具温度、更显精度,为群众健康幸福持续“充值”。

医生入村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汶川县卫生健康局供图

  在群众负担上做“减”法 让健康之路“畅通”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打出减负增效“组合拳”。严格落实全民健康体检“零收费”政策,以“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服务模式,切实做到“零门槛”“零支出”,让健康保障真正普惠于民。科学规划体检科室布局,构建集约化服务链条,实行“医检”分离和“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告别“多头跑、反复跑”的烦恼。建立首个县级移动诊疗服务中心,以3台移动诊疗车为载体,深入县内社区、厂矿、村寨、学校和兄弟县市,开展“上门式”“下沉式”健康服务,累计体检45万余人次,行程超3.2万公里,足迹遍及全州13县市、覆盖86个乡镇,发放健康宣传资料24.5万余份,有效降低群众时间成本与经济负担,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畅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服务效能上做“乘”法 让健康守护“升级”

  构建“人力+科技”双轮驱动模式,实现健康服务效能倍增。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组建81支由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公卫医师、乡村医师和村(社区)红十字会救护员组成的“健康管家”服务团队,深度融入314个基层治理“无忧微网格”,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服务。积极构建“互联网+健康”服务体系,升级改造8个“健康小屋”,配置智慧健康检测一体机、连续检测血糖仪、心电记录仪等智能穿戴设备和中医理疗等保健设施,打造集健康数据采集、康复养生、健康宣教、中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健康管理空间。依托智能公卫系统,搭建“健康管家”服务智慧管理平台,开发体检人群及疾病人群一体化筛诊、慢病管理、健康地图等功能板块,让“健康管家”随访和管理更高效,更具针对性。

“健康管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民服务。汶川县卫生健康局供图

  在民生痛点上做“除”法 让健康体验“无忧”

  紧盯健康体检服务中的痛点堵点问题,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搭建“新媒体+宣传栏+学校健康教育课+健康步道+各类主题宣传日活动”平台,广泛普及“三减三健”“健康素养66条”等健康知识,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24年较2023年提升2.1个百分点。建立健全健康管理长效机制,针对体检、随访和诊疗中发现的慢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类分级“红黄绿”三色管理,精准开具医疗、运动、公卫“三张处方”,推动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协同联动,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共管理高血压红标患者368人,黄标患者847人,绿标患者4441人;高血糖红标患者14人,黄标患者47人,绿标患者1358人。

  在汶川全民健康体检的“加减乘除”,算的是健康账,谋的是民生福。每一个运算符号背后,都是对群众最深沉的关爱,都是提升幸福指数的生动实践。未来,汶川将继续深化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让健康福祉惠及更多群众,绘就新时代民生幸福新图景。(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