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梓潼:科技赋能构筑森林“智慧防线”
2025年07月21日 15:4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1日电 (赵继坤)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7383公顷林区不仅是珍贵的生态瑰宝,更承载着千年文化遗产。近年来,梓潼县公安局打破传统防控模式,以“人防为基、科技为翼”构建“四位一体”防控体系,让智慧警务为绿水青山筑起全天候防护网。

梓潼县公安局演武派出所民警联合应急部门制定当日巡防路线。 绵阳市公安局供图

  空中巡逻队:无人机织密立体监测网

  “以前骑摩托和靠脚底板巡山,一天最多走20公里,巡逻一趟至少三四个小时。现在无人机十来分钟飞一圈就能覆盖整个核心区,红外镜头连地下烟头的温度都能捕捉到。”张德荣是演武派出所民警,在森林警务一线已坚守30多年。

  “我们这片山林,50多年没有发生过火情。”谈及七曲山林区,张德荣对每一棵古柏树都如数家珍,“我身后大庙这一片林区就有600多亩,共有一万零八百株古柏树,还有山路旁的张飞柏,都是宝贝,要用心守护。”从人力巡山到科技助力,守护方式的转变让林区防控效率大幅提升。

  在演武派出所的无人机机场内,三架无人机整齐排列,民警轻点屏幕,无人机便按预设航线升空,广角镜头与变焦镜头交替工作,将林区植被、道路、重点区域的实时画面传回系统。

  今年以来,这些“空中哨兵”已累计飞行1200余架次、300余小时。今年5月,无人机巡查时发现林区有人使用打火机,后台民警立即通过喊话功能警示,并同步定位坐标引导地面巡逻队前往,随后对当事人进行了劝告教育。

民警在七曲山景区中巡护,严防森林火灾。 绵阳市公安局供图

  数字孪生体:虚拟系统指挥现实防控

  无人机的高效运作,离不开智慧系统的支撑。“点击这里,就能看到林区每棵古树的位置、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等。”在七曲山景区警务室,民警演示着“潼域”森防系统的操作。

  该系统由梓潼县公安局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合探索建设,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起七曲山的“数字孪生环境”,整合了地理地貌、植被分布、应急资源等各类数据。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微型传感器,在千年古柏王前就设置了三处,当监测到异常烟雾或温度骤升时,系统会自动报警,调度无人机核查,并结合风向、地形通过超算生成最优处置方案。传感器可感知周边5至10米范围的环境变化,让林区监测更精准。

  “这些新科技的投用,比老办法层层上报效率高多了。”民警坦言,科技让防控响应速度显著提升。

民警在七曲山景区对群众开展森林防火宣传。 绵阳市公安局供图

  全民防护网:科技赋能激活群防力量

  科技为防控注入动力,也让群防群治更具实效。在七曲山脚下的七曲村、东风村、上庭铺村等地,民警挨家上门签订《森林防灭火入户告知书》,墙上的“村村响”广播循环播报防火知识,村口的LED屏滚动播放无人机拍摄的违规用火案例。

  通过“警民联动”机制,七曲山已组建起由专职消防员、护林员、村组干部、民警等构成的半专业扑火队、义务扑火队、村级义务扑火队,并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可科学接收系统调度。扑火队成员王松涛说:“无人机如果发现火情,我们能准确接到定位,比自己进山瞎找高效多了。”

  如今的七曲山,地面有巡逻队徒步巡查,空中有无人机立体监测,云端有数字系统智能调度,群众手机里有防火知识和报警渠道。这座融合千年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山林,正以“人防+科技”的双重守护,书写生态警务的创新答卷。

  “科技赋能,让每一份防控力量都用在刀刃上。”演武派出所教导员彭泰山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警校合作,在林区布设更多智能监测设备,让智慧防线更精准、更高效,为守护生态与文化遗产提供坚实保障。(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