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3日电 (刘忠俊 吴敏)青神县农业农村局13日透露,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青神县,通过构建“一通二单三抵押”服务体系,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为农村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据了解,“一通”依托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提升融资效率;“二单”通过“黑白”名单优化信用环境与资源配置;“三抵押”则让农业设施、活体畜禽、农作物等“沉睡资产”转化为“活资本”。
青神县创新农业设施颁证抵押机制,通过确权、评估、登记等关键环节,形成全链条融资服务体系。2024年,瀚海农业获四川省首本包含畜禽养殖设施的土地经营权证,凭借该权证从银行获得500万元授信。该县同步出台两项配套管理办法,投入100万元整合相关数据,完成5万份农业设施备案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此类贷款1100万元。
针对畜禽活体抵押“监管难”的痛点,青神县以“来源证明+贷前评估+登记公示+三方协同”模式破题。农业部门出具检疫证明,银行将农业保险设为贷款前置条件,同时依托物联网终端实时追踪畜禽动态,抵押行为通过全网公示确保透明。此前,银行为养殖大户施建军发放眉山市首笔活体奶牛质押贷款(以400余头奶牛为质押物),目前该类贷款累计发放额已达300万元。

青神县将已投保且收益稳定的多年生农作物纳入抵押范围,创新建立“专家评估+登记备案+闭环处置”机制。百家椪柑合作社负责人刘如祥以300亩柑橘树作为抵押,仅用3个工作日便获得70万元贷款。在授信标准上,银行按抵押物评估价的70%确定贷款额度;若出现违约情况,抵押物将通过公开流转处置,且优先支付农户租金,保障农户权益。目前,青神县已发放农作物抵押贷款200万元。
青神县通过“三抵押”模式,有效破解农村资产“确权难、评估难、处置难”问题;同时借助“一通二单”构建信用体系与信息共享机制,累计释放农村信贷资金超3800万元,其中农业设施抵押模式为四川省首创。未来,青神县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拓展农村融资范围,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