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中行精准宣教 让金融知识走进万千群众心坎里
2025年09月22日 18:3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2日电 近期,四川中行带着金融为民的初心,循着不同群体的生活轨迹与需求痛点,量身定制宣教方案,一场场充满温度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次第展开,让专业的金融安全知识,化作听得懂、用得上的暖心指南。

  县域街头的“金融大集”:展板成教材,把金融知识摆到群众眼前

  阿坝金川,秋阳洒在县城的主街上,四川中行的宣传展台前早已围满了人。工作人员俯下身,拿着一张反假币宣传页,给身旁两位提着菜篮的阿姨细细讲解:“您看这纸币上的水印,对着光一照,头像清晰又立体,假币可做不到这样……”

  这场被当地群众称为“金融大集”的活动,不仅有14块铺满反假币、反电诈、征信保护知识的展板,更有工作人员走街串巷的身影。“我们家开小餐馆,总担心收到假钱,今天听你们讲完,心里踏实多了!”小吃店老板王师傅接过宣传折页,忍不住连连点头。分行还联合州县融媒体,把防诈知识做成方言短视频,在当地百姓的朋友圈里刷屏。两千余份宣传资料分发下去,像是给县域群众的生活,系上了一根安心的“金融安全带”。

  彝寨里的“家常话”宣讲:用乡音,把防骗知识讲到同胞心坎上

  峨边县新林镇茗新村的彝族村寨里,竹竿上悬挂的红色横幅“守护彝乡同胞钱袋子,金融知识来帮忙”格外醒目。四川中行公益宣讲团的队员们,正用带着彝语词汇的混搭普通话,给围坐的乡亲们讲故事:“前阵子隔壁乡有人说,交一万块能赚大钱,结果钱打过去就联系不上人了,这就是非法集资,咱们可千万别信!”

  宣讲台旁,展架上的存款保险、个人信息保护知识图册,画满了直观的漫画。彝族大姐马阿支拿起一本,指着“电信诈骗防范”的版块问:“我儿子在外打工,总接到陌生电话说他欠钱,该咋办?”宣讲员立刻递上防骗三招:“别慌!先给儿子打视频确认,不点陌生链接,更别转钱,有疑问就打110!”这场宣讲,500多位乡亲听得认真,1000余份资料被小心收好——用乡音讲知识,用身边事说风险,金融安全的种子,就这样在彝寨里扎了根。

  退役军人的“定制课堂”:以案说险,为老兵铺好创业就业安全路

  内江某培训学校的教室里,“2025年秋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大课堂”正进行到关键环节。四川中行的讲师指着PPT上的案例问:“大家退伍后想创业、找工作,要是有人说交两万就能进国企、投资这个项目稳赚不赔,敢信吗?”

  台下150多位退役军人纷纷摇头。讲师趁热打铁,把冒充招聘中介、虚假创业投资等12种针对退役军人的诈骗手段,拆解得明明白白:“咱们军人作风硬朗,防骗也要讲技巧,记住‘凡是要先交钱的,多半是骗局’!”课间,退役士兵小张凑上前咨询:“我想贷款开个小店,咋辨别正规渠道?”李丹拿出贷款政策手册,逐条讲解流程,还留下了专属服务电话。60余次针对性咨询,500余份资料,这场定制课堂没有空话套话,只用实实在在的知识,给老兵们的二次出发添了一份安心。

  养老院里的“手把手”守护:把防骗知识,变成老人们的定心丸

  宜宾市社会福利院的院子里,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四川中行的工作人员围在老人们身边,像对待自家长辈一样耐心。“张爷爷,您看这个案例,有人冒充保健品公司,说买五千块产品能免费养老,这都是骗钱的!”工作人员一边给张爷爷念宣传册,一边用手比划。

  针对老人们最担心的养老理财骗局、冒充公检法诈骗,大家特意准备了防骗顺口溜:“陌生来电不轻信,涉及转账多核实;养老钱要守好,官方渠道最可靠。”看到有老人对着手机皱眉,工作人员立刻上前:“李奶奶,我教您给手机设个骚扰拦截,骗子电话就打不进来啦!”手把手地操作指导,一对一的贴心叮嘱,让老人们脸上露出笑容:“有你们讲这些,我们心里就不慌了!”

  街头劳动者的“口袋小贴士”:用碎片化时间,给奔跑者送份安心

  成都九里堤街道的外卖站点旁,几张折叠桌拼成了临时宣传台。四川中行的工作人员,正给休息的外卖骑手、环卫工人递上“金融安全小贴士”。“师傅,您平时接单忙,这份防骗口诀放口袋里,等餐时看两眼就行!”

  考虑到新就业群体时间碎、节奏快,分行把反电诈、防范非法集资知识,编成了朗朗上口的短句:“刷单返利是陷阱,高息诱惑是骗局;个人信息不外泄,守护辛苦血汗钱。”网约车司机陈师傅接过小贴士,笑着说:“平时没时间学这些,你们这么一讲,简单好记!”这份有温度的服务,不用占用太多工作时间,却让街头奔波的劳动者们,感受到了金融守护的暖意。

  从县域到村寨,从课堂到街头,四川中行的每一场金融知识宣教,都在用心读懂不同群体的需求。没有千篇一律的宣讲,只有贴合生活的叮嘱;没有冰冷的知识灌输,只有温暖的守护陪伴。未来,这份靶向式的暖心服务还将继续,让金融安全的阳光,照亮更多人的生活,真正把“钱袋子”的守护,送到每一位群众的心坎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