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同根同脉 丹青丹心”书画交流活动蓉城启幕
2025年09月23日 20:0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3日电 (唐倩)22日,“同根同脉 丹青丹心”两岸书画交流活动在成都天艺浓园艺术博览园拉开帷幕,20余名川台艺术家以笔墨为桥,在浓园开启了跨越海峡的文化对话。这场以书画艺术为桥梁的两岸交流活动,以“历史回顾--艺术创--成果展示”的完整闭环,让两岸同胞的深情在丹青中流淌。

启笔仪式。成都天艺 浓园艺术博览园 供图

  台湾艺术家们从浓园国际艺术村A区国际艺术馆开始参观,“蜀风文韵 艺聚同心”第24届“蜀文化之旅”展览里,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用笔墨印证着两岸文字同源的文化根脉。2025MOS风格聚会嘻哈音乐季的涂鸦展区骤然带来视觉冲击——来自全球的涂鸦艺术家将熊猫、三星堆元素融入街头艺术,明亮的色彩在墙面上碰撞出奇妙的文化化学反应,台湾艺术家们忍不住伸手轻触壁画上熊猫的轮廓,感叹“没想到传统蜀文化能这样年轻”。

  启笔仪式上,俞川心与牛放分别以苍劲之力起笔写下“同根同脉”,以灵动蜀韵续写“丹青丹心”,两种书体在宣纸上交融,恰如两岸文化的互鉴共生。

  笔会现场,13位两岸艺术家联袂挥毫,将对民族历史的崇仰与“两岸一家亲”的同胞深情,尽数凝入笔墨。宣纸上,金桂枝丫蜿蜒舒展,一轮金黄的月亮悬于天际,清辉漫洒两岸;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穿梭其间,一幅幅承载巴蜀文脉、寄寓团圆期盼的画作跃然纸上,灵动而鲜活。与此同时,“爱中华民族”“佛心”“宗亲”“博爱”“一家亲”“同气连枝”“山河同心”等书法作品相继落墨,笔墨顿挫间凝注着对历史的敬意,饱含着同胞的赤诚。

  浓园艺墅会议室的两岸书画交流座谈会上,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浓园文化董事长杨丽致辞时指出,两岸以书画为媒回望峥嵘岁月,正是对“两岸同根、文化同源”根脉的守护。

  周康生、俞川心、桑继康、朱崇义、李丰池、李智雄等台湾艺术家分享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历程,回顾以书画传承中华文化的初心,讲述来川参访交流感想,满满的幸福感、收获感与鸣谢之情溢于言表;牛放、孙建军、孟文治、李桅、李明利等本地艺术家则结合创作经历,讲述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四川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娓娓陈诉两岸深厚的血脉情缘。双方围绕“书画艺术如何活化历史记忆”“两岸文化交流的创新路径”“两岸艺术如何共融发展”等话题深入探讨,不时引发共鸣、掌声四起,现场气氛热烈温馨,暖意浓浓。

  当笔墨在宣纸上晕染,当文化根脉在交流中延续,“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共识愈发清晰。正如杨丽董事长所言,当历史的回眸通过艺术“活”起来,当两岸文化在碰撞中“融”起来,这些丹青丹心的对话,必将为两岸和平发展注入文化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跨越海峡的精神力量。而满纸的桂香与月光,早已成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最美见证。

  据悉,在“同根同脉 丹青丹心”书画交流活动正式启幕前,浓园·四川对台交流基地顾问谢柏园率领台湾艺术家开启了一场兼具文化寻根与历史缅怀意义的巴蜀之旅,以沉浸式体验为书画交流、心灵契合筑牢情感与文化根基。

  9月23日至9月25日,艺术家一行转赴宜宾李庄古镇,深度参与“两岸情李庄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在古镇的青砖黛瓦间共话文化传承,进一步深化两岸同胞的同根认同与情感联结。此次台湾艺术家巴蜀之行,以“同根同脉?丹青丹心”书画交流为核心牵引,以巴蜀文化为情感纽带,以历史记忆为精神锚点,让两岸同胞的同根同脉深情在实地探访与深情交流中愈发浓厚醇香。(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