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0日电 (杨文平)秋冬之交,气温适宜、土壤湿润,正是茶苗扎根生长的黄金时期。连日来,巴中市平昌县抢抓晴好天气,在各茶叶主产区集中开展茶苗移栽作业,以精细化种植、专业化保障推动茶产业扩面提质,为群众增收致富与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在平昌县泥龙镇青山社区的茶园基地,移栽景象格外热闹:80余名村民分散在田垄间,按照分工有序开展拉线定距、刨沟打窝、栽苗盖土等工序,指尖翻飞间,一株株嫩绿的茶苗稳稳植入土壤,在秋日暖阳下舒展枝叶,孕育着来年的丰收希望。“我们公司在泥龙镇流转了1700亩土地专门发展茶叶产业,今年计划补植补栽茶苗400亩,总共160万株。”平昌品御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介绍,目前已完成200余亩土地的整拌工作,每天会安排100余名当地劳动力参与除草施肥、修枝整形、理沟排湿、防病治病等田间管理,按照当前进度,预计11月底就能全面完成补植补栽任务。
茶苗移栽既要抢时效,更要重技术。为确保茶苗成活率、为后续高产打下坚实基础,平昌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专业技术团队下沉一线,将指导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技术员们蹲在田埂上示范栽种手法,手把手教村民把控株距、深度,耐心讲解管护要点,全力保障“栽一块、成一块、见效一块”。“当前正是我县茶苗补植补栽和扩面新栽的最佳时期。”平昌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张盼表示,全县统一优选抗逆性强的茶树品种,严格按照“1.1米大行、30厘米小行”的双行单株标准栽植,同时通过茶苗打顶修剪减少水分蒸发、带土移栽保护根系、适度肥水管护促进生长等技术手段,全方位提升茶苗成活率。
近年来,泥龙镇充分挖掘本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优势,将茶叶产业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抓手,不断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统一流转土地、集中规范管理、引导村民参与务工等方式,让群众既能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又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我们坚持以盘活茶叶产业主导镇域经济发展,今年成功招引品御茶叶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青山社区。”泥龙镇副镇长孙波介绍,目前已建成3000平方米的大宗茶加工厂房,完成1200亩茶园的高效管护,直接带动周边50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真正实现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双向共赢。
据了解,平昌县现有10万亩标准化茶叶基地,覆盖15个镇(街道)85个村(社区)。随着秋冬茶苗移栽工作的推进,全县茶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业基础持续夯实。“在中茶所、川茶所的科技支撑下,今年秋冬季,我们在全县8个主产茶区推进茶苗改植换种及补植补栽工作,总面积达1100亩,组织各辖区经营主体分散采购茶苗400万株,重点推广‘中茶108’‘福选9号’‘中黄1号’等宜机作业、高产高效的特色优势品种。”平昌县茶果中心主任胡智臻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推动茶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让“一片叶子”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