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3日电 (张延 杨秀玲 吕黄梅)近日,北川羌族自治县都贯乡茶马村中药材种植大户张兴全收到了北川农商银行发来的“兴村先行贷”额度提升获批短信。作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的他,计划用新增贷款扩大厚朴、黄连种植规模,带动50余户群众增收,预计5年后年收入可达200万元。这是北川“兴村先行贷”助农兴产的生动写照。
自2024年6月推行以来,这款针对农村融资痛点创新的专属信贷产品,已为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内5392户借款主体投放贷款100013.55万元,年为借款主体节约利息695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融引擎”。
党建引领 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红利
“兴村先行贷”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落实绵阳市“党建增信”措施,将党员荣誉、基层党组织评价作为授信额度参考依据,推动党建优势向发展红利转化。
在曲山镇石椅村,北川农商银行擂鼓支部与村支部共建联合党支部,开展“整村评级授信”,为104户村民建档授信3875万元。充足的金融支持让当地乡村旅游持续壮大,今年国庆中秋期间,该村20余家民宿日均接待量较平日增长300%。如今在北川,“党建+金融”模式已形成“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党员“带头致富、带动群众”的作用充分彰显。
基金增信 杠杆撬动破解发展难题
针对乡村经营主体抵押不足、融资周期长等难题,“兴村先行贷”创新推出“基金增信”模式,依托乡村振兴发展基金设立2000万元“先行贷分险基金”,由政府担保基金提供信用担保,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桂溪镇“扶摇云端”精品民宿负责人王强曾为扩建资金发愁,传统贷款抵押要求高、审批周期长。借助“兴村先行贷”,他无需抵押仅用5天就获得200万元贷款,民宿改造后客房单价提升50%,旺季入住率达95%,还带动3户村民发展特色餐饮。
这一模式还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曲山镇15个村(社区)联合成立的石椅“好样子”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分险基金担保获得150万元贷款,目前已实现盈利55万余元,分红15万元。此外,该产品较市场利率低约1.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优化服务 打通金融惠民“最后一公里”
为让金融服务精准触达农户,北川构建“党建+金融”一体化工作机制,深化“双提双解”,开展“走千访万”“整村授信”“三信评定”等专项行动。目前,先行区内已建成14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选聘99名村干部担任金融联络员,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金融知识普及。
同时,北川开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优化线上线下审批流程,实现贷款线上办理不超过1小时、线下办理不超过1天,工作效率同比提高40%以上。通过搭建“政银农”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融资对接活动,促进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
下一步,北川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金融服务,依托“惠农保”“先行贷”等系列产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