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日报

881.8公斤!成都水稻单产纪录刷新
2023年11月14日 11:29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曹惠君
通过“量身定制”,水稻长势良好
通过“量身定制”,水稻长势良好

  昨日,记者从邛崃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经过各项测产、复核、分析、评比,邛崃市依丰水稻专业合作社的320亩水稻田,实测10.72亩,以亩产881.8公斤的成绩,夺得了今年水稻单产“状元”,并刷新成都水稻单产纪录,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再添新动力。

  “还没收获的时候我就知道今年肯定丰产,没想到产量这么高。专家为我们推荐的品种、技术非常有效。”邛崃市依丰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陈国耀激动地向记者介绍,今年大春备耕时,邛崃市组织开展了首届“文君杯”田秀才选拔赛,公开征集水稻种植主体“打擂”。听说被选中的参赛者都将得到专家团队全程技术指导,陈国耀怀着试一试的想法报了名。

  由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李旭毅、邛崃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严敬贤领衔,对依丰水稻专业合作社位于羊安街道永丰社区的320亩稻田进行了全面“体检”,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从品种到技术到管理的综合实施方案。

  在专家的建议下,合作社选择了“晶两优534”高产优质品种。这片田块已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生产能力比普通田块有所提高,在种植时适当增加了机插秧插栽密度。同时,在种植初期强化肥水管理,全程机械化管理,并采用智慧分析系统进行病虫害防控,“效果很好,从一开始就比旁边的田块长势好,结穗率也高。”

  “比赛的目的是为我们成都平原探索出最适合的粮食丰产方案。”作为成都市重要产粮地,目前邛崃已联合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运用现代化科技力量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通过推广高食味优质品种,土壤有机培肥、健身栽培、生态防控等技术,引进智能化现代农机装备,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标准化生产,今年新增优质原粮基地2万余亩,生产优质生态大米近10万斤。未来,当地还将把前期的试验示范方案全面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四川优质稻米市场竞争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邛崃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