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4日电 “深圳联飞拟投资50亿元在成都金牛区和四川什邡市建设倾转旋翼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24日在成都举行的成都产业投资合作伙伴大会上,深圳联飞副总裁闫怀强宣布了这一消息。该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10年内累计营收不低于100亿元,累计经济贡献不低于2.7亿元。

2023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23日至24日在成都举行。作为大会配套活动之一,成都产业投资合作伙伴大会见证了诸多项目现场签约。当前,都市工业是成都在新形势下实现超大城市制造业转型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城区做优做强的重要支撑,对外释放了成都坚定制造强市、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的信号。
作为“链主企业”,深圳联飞落地四川,会进一步夯实四川的航空产业,巩固四川作为全国无人机及航空的龙头地位;6吨倾转旋翼作为未来重要的新一代飞行器,会带动无人机及航空全产业链的能力提升;增加高端智能制造领域就业岗位,为四川吸引无人机高精尖人才,倾转旋翼机研发生产及后期项目可以直接带动当地就业。
而在23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34个都市工业重大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超过730亿元。此次签约项目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覆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材料等1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项目引进来后,如何让项目发展好,助力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此,成都不断优化产业载体。都市工业并非单纯厂房平面叠加或把生产线搬上楼,而是一套科学系统的工程。联东研究院副院长张宁表示,都市工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内;具有良好的建筑外形,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工业楼宇;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
“我们全面参与产业功能区建设以及高品质科创空间的打造,主导实施成都国盾融合创新中心、成都屏芯智能智造总部基地等一批产业载体项目,产业载体竣工总面积超300万平方米。”成都产业投资集团下属成都产业功能区投资运营集团总经理龚饮江在做都市工业载体推介时介绍道。
“定制化”的载体建设带来了空间的高效利用,重型生产、轻型生产、研发办公都可各取所需。而“强针对性”的空间运营增强了载体的服务能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BIM(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感知等信息技术,初步实现了“一屏看载体”“一点管多园”,让园区管理得更加精准和安全。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赋能。为进一步推动成都都市工业发展,大会期间,成都产业集团下属成都科创投集团参与组建的三只基金成功签约,投资总额逾50亿元。
“这三只基金的投向各有侧重。”成都科创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天使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实验室成果项目、中试研发项目、颠覆性技术项目以及符合产业发展前瞻趋势、具有创新引领性和市场应用价值的招商引资科创类项目、专精特新项目、新型业态项目。一汽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围绕电池、电机、电控、电驱动系统、氢能源、材料轻量化、车联网等一汽集团上下游汽车产业链开展投资。成都S母基金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五大方向,通过“项目+子基金”的二手份额方式进行投资。
上述负责人称,成都科创投集团将联合成都区、县和周边地市,积极组建主导管理基金,以“建圈强链”和成果转化目标为指引,对在地重点产业链实施精准投资赋能,推动重点项目孵化转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