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9日电(林豪)8月8日—9日,为提升成都市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积极性及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由成都市未成年人保护与发展联合会协同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联合主办的“成都市未成年人保护类社会组织赋能培训”在成都举行,开展了为期2天的专项培训。
本次培训以“成都市未成年人保护类社会组织赋能”为主题,活动得到了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慈善总会以及2023年成都市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的大力支持。主办方在来自各社工组织的踊跃报名的300多位专业人士中审核通过了100名学员,进行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赋能提升。

来自成都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主任丛林,成都市三社中心副主任夏林华,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理事、泰康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周晨燕,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常务理事、深圳市民政局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库成员翁欢琪,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特聘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谈子敏,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肖玲参加本次培训会。在主题分享环节,嘉宾们围绕“在未成年人保护各领域社会组织能做什么、参与途径及应知应会什么”等话题展开了交流分享。
其中,丛林讲解了成都市社工介入未成年人司法程序的发展历程及参与途径,提出社工可参与合适成年人、社会调查、帮教与监督考察等服务;长期坚持在医疗领域的周晨燕医生通过3个案例,从医疗救助、意外伤害发现报告及介入等方面分享了社工如何参与医疗场景下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来自深圳的未保专家翁欢琪以自己的从业经历,分享面对医疗困境、司法困境、家庭困境、自身困境的未成年人可以做什么、如何做。
具备丰富政策研究经验的谈子敏,给大家讲解了世界儿童保护及中国儿童保护的历史与演变趋势。谈老师特别提到,随着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对社工从业人员的研判评估能力、相关专业技能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高级社工师肖玲从法律层面分享了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依据,从工作领域讲解了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途径,并梳理了相应应具备的理念、知识和技能。
最后,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前所长郭虹,以代发言形式分享了社会组织作为志愿服务提供者、公共服务参与者、市场服务链接者可以参与的未保工作、参与途径,记忆参与未保工作的价值观和基础理论。
据悉,为期2天的培训主要从多维度对从事未保工作的学员进行赋能提升,其中包括《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与实践》(授课讲师:丛林)、《困境儿童的服务洞察与实践》(授课讲师:翁欢琪)、《未成年人保护危机个案识别及介入》(授课讲师:谈子敏)、《社区场域下未成年人保护项目设计》(授课讲师:吴小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如何识别和整合服务资源》(授课讲师:肖玲)、《社会视角下的未成年人心理》(授课讲师:缪娟)、《游戏化在儿童工作中的应用》(授课讲师:孙晓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