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7日电 (记者 张浪)27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专家研讨会举行,与会专家围绕相关议题,深入探讨,梳理经验,共话改革路径。

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表示,当前,成都正处于超大城市能级跃升、发展转型、动能转换、治理变革的关键时期,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握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发展型改革”为主导,以“治理型改革”为保障,把成都建设成为“头部企业”的目标地,“首发经济”的优选地,“耐心资本”的根据地。
李后强建议,成都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化要素市场化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在此过程中把握好“稳与进”“质与量”“立与破”三对关系,用好“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方法论,把握改革的“时效度”,把完善既有体制机制放在第一位,把破除不适宜的体制机制放在第二位,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别警惕和防止未立先破、只破不立。
“成都一直勇于改革、善于改革,既对标对表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也结合地方的现实条件、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抓创新、抓落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潘治宏谈到,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城乡融合发展是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盘大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事关城市发展和治理,事关城市周边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成都作为一座超大城市,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等多重战略叠加的机遇期,紧抓城乡融合发展的落实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先行者,成都不仅将“两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充分彰显生态价值,还在努力创造宜居宜业美好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一老一小”是千万家庭的牵挂,也是幸福城市的底色。成都要建设“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幸福样本城市,该从哪些方面发力?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陈新年就这一话题进行了分享。
研讨会上,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裴泽庆围绕践行智慧城市理念、谱写公园城市新篇章,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司马晓院长围绕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陶一桃主任围绕以解放思想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沈桂龙所长围绕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易鑫研究员围绕抢抓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先后作主旨发言。
中共成都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曾明友表示,成都自身拥有得天独厚资源优势和不断向好的发展趋势,今后将凝聚力量抓落实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发挥强项和优势,在新一轮的改革当中,为国家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