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dxw > 中新网四川

青羊“园”动力:特新产业赋能园区提质增效
2024年12月11日 14:1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1日电 (吴平华 陈静 郑栋梁)近日,青羊经开区航空总部产业园,四川巽飞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峻峰正紧锣密鼓地忙着挑选新办公场地,公司新款eVTOL“文鳐”自中国航展首次亮相后,合作邀约纷至沓来。这款取名自《山海经》、意为“会飞的鱼”的eVTOL,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时、可载客4人,将帮助普通人实现低空飞行的“飞天梦”。

园区道路配套完善。陈静 摄

  金沙遗址博物馆,另一场别样的“飞天梦”正在上演,大型跨界文旅活动“夜游金沙·穿越古蜀——博物馆情景式导览演出秀”吸引众多游客入场体验。大家在“太阳神鸟”翩飞而来的视觉盛宴中,沉浸式感受“千年飞天梦想,照耀古今光芒”的古蜀风韵。

  一款新品、一次演出,分别从属于工业、文旅业,两者看似毫无关联,却奇妙地因“飞天”产生了联系。看似巧合的背后,却是青羊经开区、少城国际文创谷两大产业园区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奠基仪式。陈静 摄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当前,青羊区正把产业园区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着力点,将经开区作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阵地,把文创谷作为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的主赛场。走进产业园区,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魅力四射的锦绣青羊、一个生机勃勃的活力青羊、一个潜力无限的幸福青羊。

  特色立园

  以特色为魂找准园区发展路径

  产业园区要发展,找准特色是关键。所谓的特色,就是指要明确园区的功能定位,推动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对于青羊经开区、少城国际文创谷而言,特色从哪儿找?

  特色,首先要从历史发展脉络中去寻找,明晰园区到底“有什么”的问题。

  对于青羊经开区而言,“新”是园区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时光回溯到1958年,132厂在黄田坝建厂,青羊这片土地自此有了深厚的航空基因,歼-5、歼-7、枭龙、歼-10、歼-20等系列飞机先后在此翱翔长空。2021年,青羊区第八次党代会正式将“人文青羊·航空新城”确定为区域发展的建设目标,明确将航空产业作为全区支撑性主导产业。可以说,132厂、611所等镇园之宝,便是青羊经开区的核心竞争力。

  无少城,不成都。2300多年前,成都从“少城”区域中萌生。位于三环内的少城国际文创谷,总规划面积17.33平方公里的少城国际文创谷,覆盖西御河、少城、草堂、府南、金沙5个街道,汇聚了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宽窄巷子等一批成都优质历史文化资源。依托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文创谷打造出宽窄巷子、少城剧场、西村、四川大剧院、金沙演艺中心、非遗博览园等一系列“最成都”的文化地标,带给青羊区蓬勃的文化发展活力。

  特色,还得从现实发展定位中寻找,在明晰“有什么”的基础上,探索“怎么办”的答案。

  对于地处主城区的青羊而言,产业园区的含义还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升华。在青羊,产业园区既是园区,也是城区,还是景区。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一站式满足市民吃喝玩乐游购娱需求;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在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和交通道路等方面高标准建设、高效率供给,让人才真正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在青羊的产业园区,产业兴旺、城市繁荣、人居和美,处处洋溢生机与活力。

  产业兴园

  以产业为根激活园区奋进动能

  青羊的两大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成色如何?

  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奔赴天宫、筑梦苍穹。飞船发射的背后,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凯天精心研发并配套的高性能蓄压器膜盒,起到了重要作用。该装置主要用于分解、吸收和降低火箭上升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有效改善飞行体验,让航天员飞行更舒适。

  在前不久圆满落幕的第15届中国航展上,611所、132厂等企业所带来的歼-20S模型、“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实体模型等国之重器集体亮相,充分彰显出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深厚实力,成为全场展品的焦点之一。

  青羊经开区中,“镇园之宝”产品惊艳世人,“中坚之力”也在寻求突破。

  扎根青羊20余年的成都智明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近期也传来好消息。今年10月,公司新厂房暨生产基地正式搬迁至航空智能集成创新园A区4号楼。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虎更是立下壮志,公司初步设定产出目标20亿,并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朝着40亿元以上的产出目标奋勇迈进。

  与宽窄巷子一街之隔的少城剧场,精彩剧目让剧场座无虚席——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出品、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查文浩执导,集结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主创倾力打造的新中式梦核沉浸戏剧《激流·家》正在上演。

  车间厂房机器轰鸣,实验室里创造奇迹,各大景区人流如织,繁华都市烟火味浓……这些富有生机、活力满满的画面,每天都在“人文青羊·航空新城”这片热土上演,演绎出活力不息、奋斗不止的故事。

  创新强园

  以创新为翼赋能园区提质增效

  航空新城,创新而兴。创新的元素,在青羊处处可见。

  驱车沿着日月大道一路向西出发,位于青羊政务服务中心西侧的一栋红色建筑,颇为引人注目。在航空业界颇具知名度的“611·青羊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以下简称飞设中心),便坐落于此。

  名字中涵盖“创新”二字,飞设中心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一楼展厅处,满是入驻企业的Logo墙和发明专利墙,创新要素正在这里汇聚、释放。

  上海交通大学空天未来技术研究中心,今年刚落户到飞设中心。“我们就是围绕611所做配套的。”该中心新技术部副部长李婷认为,青羊航空人才储备丰富,在飞设中心办公,能够面对面、高效便捷地直接跟链主企业、研发同行沟通交流,便于研究中心及时跟进市场需求、追踪前沿动态,充分享受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

  更多重磅创新项目,正在向青羊经开区汇集。

  今年7月,青羊区人民政府与王自力院士可靠性系统工程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青羊再次迎来科技创新“国家队”。根据合作协议,双方以持续推动可靠性及系统工程领域的引领性、前沿性、关键性技术攻关,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层次平台建设以及推动产业能级提升方面实现更多的合作与共赢。

  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正在逐步成为青羊经开区的企业共识。

  位于土龙路333号的四川新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航空专用线缆及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人正利用近期晴好天气抢抓工期,全力以赴完成明年6月建成投用的既定目标。

  “我们通过强化科技研发、推动智改数转,让电缆能够满足航空领域的需求。”公司总经理李红燕介绍,该项目设计年产能10亿元,建成后将填补青羊区航空专用线缆制造领域的空白,提升青羊区航空产业配套能力,促进航空全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好的文化集聚区,一定可以赋予生命更加丰满的意义、更加美好的韵致。文化产业如何创新?青羊区积极探索,借文化为媒促产业之“进”,擦亮“人文青羊”品牌。

  从古人因崇拜飞天而问世的“太阳神鸟”,到当下为竞逐低空经济蓝海所研发的“文鳐”,3000多载时光倏忽而逝,人类对展翅高飞的梦想从未改变。在这片出土“太阳神鸟”的文化厚土上,青羊正在岁月沉寂中积蓄力量、在产业园区中寻求突破,让“人文青羊·航空新城”蓄势腾飞。

  历史与当下的交汇处,新故事正在发生,新传奇正在书写。(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