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5日电 (记者 王鹏)“冬天的龙泉山依旧很有魅力,日出日落,每一帧都是热爱。”近日,在龙泉山观看日出后,成都市民黄小晓在社交媒体完成了打卡。趁着天气晴好,她在山上的一家民宿喝茶、轻徒步、晒太阳,度过了一个“慵懒的周末”。
近两年,像黄小晓一样“去龙泉山看日出”的人越来越多,并成为成都市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股热潮背后,是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城市绿心到生态乐园。

位于成都东部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面积约1275平方公里,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曾经,龙泉山主要以其生态屏障功能为人所知。近年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先行先试,探索建设“龙泉山生态消费带”。
所谓生态消费,是一种绿化的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管委会通过优化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三区、三线一单”划定成果,在生态游憩区或生态缓冲区为消费产业发展预留空间。在产业规划方面,构建了以生态保育为核心,以低碳农林、旅游休闲、大健康三大产业为主导的“3+X”低碳消费产业体系。
“目前,我们累计发布重大生态文旅项目13个、总投资560亿元,推动龙泉山观夜景、住民宿等新兴消费场景有序发展。”上述负责人说,龙泉山的“生态+”正不断激发着消费活力。
以“生态+品牌”为例,由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高质量打造的“天府龙泉山”农林商文旅体品牌,常态化举办龙泉山自然观察节、猛禽守望、仙人掌音乐节、市民体验官等“天府龙泉山”系列活动及高能级主题赛事,近两年为龙泉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依托赛事和活动,越来越多市民来到龙泉山徒步、骑行、漫游,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数据显示,通过打造丹景台、龙泉山高空栈道等特色景点,举办“天府龙泉山”系列赛事活动,近两年龙泉山平均每年能吸引4800万人次前来体验游览。
据了解,近年来龙泉山累计实施增绿增景35万亩,并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之相呼应的,是动物多样性特征的进一步显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普查共记录植物181科710属1283种、动物15纲67目301科904种,每年为万余只猛禽及其他候鸟在龙泉山中途栖息提供补给。
为什么动植物会持续增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与生态本底持续充“植”密不可分,“除了持续增绿增景之外,公园区域森林覆盖率提升5.5个百分点、全市人均森林面积增加3.35个平方米。”
“我们将持续探索,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探索城市发展进程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让绿色成为龙泉山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上述负责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