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5日电 (记者 张浪)6月5日,正值第54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2025年六五环境日成都主场活动在兴隆湖畔举行。

活动伊始,成都首批生态环境特约观察员正式受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生态环境部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裴向军等专家学者,以及环保媒体人、摄影家、市民代表作为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将持续记录城市绿色变迁,传递低碳理念。
“我将积极履行职责,为成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建言献策,传播生态环保正能量。”贺克斌坦言。
凤凰山公园至真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锦城湖3号湖区广场、钟家山健身步道美满村三号观景平台、丹景山狮子宝观景台、鲁家滩湿地公园、世界科幻公园菁蓉湖、天府农博岛、都江堰南桥、长秋月观景台……首批推荐观景点位宛如散落在成都各处的璀璨明珠,串联起了一幅雪山与城市交相辉映的绝美画卷。
这份“雪山常相见”的底气,来自成都空气质量的跃升——2024年,优良天数达295天,创下“优”天数最多、持续优良时间最长等纪录,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跃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52位,实现历史性突破。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正为公园城市描摹最动人的生态底色。
活动现场,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人员、蒲江生态农业代表黄珊珊、温江生态环境局柯震弟、市生态环境局杜康四位嘉宾,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成都“生态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故事。
据了解,市生态环境局坚定落实市委“进解优促”“立园满园”决策部署,创新出台“环保35条”措施,鲜明五个服务。主动服务地方,推动11个项目纳入专项资金项目储备库,拓展建设项目总量指标来源,真正与地方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主动服务园区,创新建立园区环保首席服务制度,选派28名干部驻点服务园区,对7个区(市)县差异化授权;主动服务产业,出台《简化优化中试项目环评办理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落地政策措施》等文件,推动全市环保绩效A、B和引领性企业已经增至287家,一键生成大气“一厂一策”,惠及10个重点行业8000余家企业;主动服务企业,举办生态优园惠企会客厅13场,拓展正面清单企业近1600家;主动服务项目,探索建立受理即批复、容缺办理、竣工即核发等机制,52个承诺制项目实现环评当天提交、当天受理、当天批复。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参与环保,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开启面向全市各单位、团体、空间征集“绿色成都——生态文明传播体验地”共建伙伴行动,携手打造生态文明宣教新阵地,建设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窗口,让更多的人亲身感受生态文明的魅力。
“生态系统中的伴生植物和水资源同样重要,它们能为动物生存提供必要的食物、氧气和生存环境……”现场,来自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的陈岳叔叔和小朋友带来的情景演绎《熊猫花花》绘本掀起了活动高潮。
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办的《世界环境》杂志与晨光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地球守护者”可持续行动计划在成都正式开启。该行动计划通过创意科普和互动等活动方式,面向青少年开展可持续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到生物多样性保护。
世运会吉祥物“蜀宝”“锦仔”通过AI向市民发出环保邀约;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分享世运会低碳办会理念……成都正用创新表达让生态环保理念生根发芽。
现场还发布了环保志愿365计划,成都志愿者故事入选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学习教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成为四川唯一入选案例。
此外,现场还设置了环保科普展,低碳快闪店、世运元素打卡装置,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让市民在建设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从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到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从生态保护的点滴行动到全民参与的绿色浪潮,成都正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未来,成都将继续以生态为基、生产焕新、生活向美,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成都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