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3日电 2025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9月4日将在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启幕,标志着成都正式从“一周科普热”迈入“整城科普季”。

“全国科普日”诞生于2003年,20余年来已举办近2万场活动,成为公众与科学“一年一会”的约定。随着科技创新加速迭代、公众科学素养需求升级,单一节点已难以承载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2024年12月,新修订的《科普法》将每年9月法定为“全国科普月”,时间由“一周”延展为“一个月”,活动由“示范”升格为“全民”。成都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以主场启动仪式为号角,拉开为期一个月的科普盛宴的序幕。
此次2025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现场将集中颁发“蓉遇科普”年度榜单,发布“成都科普地图”,授牌“科技小院”和“品牌科技志愿服务队”,并以“科普魔方”旋转启动的方式宣告成都科普进入全域、全民、全时的“3.0时代”。
为了让观众提前“种草”,报告厅外走廊将设置“迷你科普集市”。各展位将品字排开,像打开科普奥秘的抽屉:乡村气象小院把传感器藏进稻穗,万木留香家具博物馆把榫卯拆成积木,生命奥秘博物馆用透明标本讲“身体里的立交桥”,影目科技将带来“甲亢哥”来中国使用的同款翻译眼镜,维塔士将用一副AR眼镜把千年文殊院装进我们的视野,人形机器人、航空消防救援直升机模型、急救互动教具、巡检机器狗、学生自制的“空天走廊”……现场,观众可进行“科普打卡”,领取小礼物。
据悉,此次2025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月还将陆续解锁2025年成都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决赛、“科学大师宣传工程”推广剧目来蓉演出、科普报告、科普阵地、千万IP短视频征集、科学文化进基层等300余场活动。启动仪式后,“1+N”科普嘉年华将在全市23个区(市、县)同步上演。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用一个月的时间,让“科普”从名词变成动词,让科学从殿堂走向街巷,最终形成人人学科学、人人爱科学、人人用科学的氛围。
此次2025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应急管理局、成都市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都市委员会、成都市妇女联合会、成都市工商业联合会、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主办,青羊区人民政府承办,旨在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密切协同,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从“一日”到“一月”,改变的不仅是时间刻度,更是城市气质。成都把科普写进烟火日常:社区里的流动科技馆、商圈中的科普市集、田埂上的科技小院、云端里的科普直播,让科学成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生活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