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9日电(宋路易 吴祝家)28日,“益社共筑产才共兴——成都市社会组织助力县市新城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专场活动在彭州热闹举行。

没有冗长的报告,而是需求速递、企业坦言和现场签约等——这场由成都市民政局与彭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活动,吸引了80多位银发经济领域的链主企业、配套企业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大家围坐一起,共话县市新城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可能。
两张“清单” 搭建银发经济供需对接精准
“我们机构在整合医养资源方面有多年经验,还需要更明确的政策指引和跨行业的协作平台。” “我们的会员单位在抗衰老领域具有核心技术优势,迫切需要和应用场景深度对接……”活动现场,类似的对话频频出现。为了不让合作停留在口号上,这次活动专门设置了供需清单发布环节,让资源与需求“面对面”。

成都市民政局端出“资源大盘”,发布了《成都市银发经济类市本级社会组织资源清单》,全面展示了25家社会组织在银发经济养老服务、康养旅游、智慧养老、老年中医药、抗衰老、康复辅具、老年生物医药等七大重点领域专业服务能力与资源储备。这意味着,县市新城在发展银发经济时,可以快速找到专业“外援”。
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则带来了“需求订单”——《彭州市园区企业需求清单》,聚焦园区企业在技术支撑、人才引进、配套服务等方面的具体需求。来自光大制药、成一制药的企业代表分享了实际发展中的痛点合作期望,使对接更具针对性。
据介绍,本次活动设置实地调研、需求发布、企业推介及签约合作等环节,旨在有效激活社会组织在银发经济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资源优势,助力构建覆盖“政策—产业—服务—科技—人才”的银发经济生态体系,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民政担当 精准施策主动服务发展大局
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成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深化城乡融合的必答题。
据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现场介绍,民政部门主动将支持县市新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已专门制定《推进县市新城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支持政策,未来将重点强化顶层设计,重点引导资源要素向县市新城倾斜,着力补齐民生短板。
谈到“银发经济”,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挖彭州、都江堰、崇州等县市在生态康养、文化旅游方面的优势,推动错位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他鼓励社会组织主动找准县市新城在产业、人才、为老为小等方面的需求,精准对接,成为助力发展的“生力军”。
彭州市委有关负责人则在现场当起“推介官”。他详细推介了彭州市重点产业发展环境与机遇,重点介绍了其在医药健康、生态旅游等领域的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特别是围绕银发经济新赛道的布局思路,为社会组织参与合作提供了清晰靶向。
多方合作 “益社共筑”凝聚发展合力
随着签约环节的到来,活动进入高潮。在与会者的见证下,多项合作协议依次签署,协同发展的蓝图开始落地生根。
在区域协同层面,金牛区与彭州市、青羊区与崇州市、成华区与蒲江县的民政系统代表共同签订了“全市民政系统联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起中心城区与县市新城民政部门结对共建的常态化机制。
在项目合作层面,五家社会组织与行业协会现场“牵手”,合作内容实实在在:成都企业联合会与彭州市医药产业促进会、成都旅游住宿业协会与彭州市龙门山民宿协会、成都银发经济产业联盟与成都湔江医教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市科技青年联合会与彭州市人才发展促进会、成都新民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与彭州市人才发展促进会分批次签署了合作协议,内容涵盖产业协作、养老服务、人才引育等多个领域,展现了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县市新城建设的广阔空间。
这场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县市新城带来了资源活水。它不仅是成都民政系统创新工作方法、引导社会力量服务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更有效搭建了社会组织与县市新城产业园区对接的高效平台,探索了一条“益社共筑、产才共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