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dxw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郫都:以文明乡风绘农村新貌
2025年11月18日 13:4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8日电 11月的成都郫都区战旗村,白墙黛瓦相映成趣,田间稻香与庭院花香交织弥漫。不久前,在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上,战旗村《让党的思想旗帜高高飘扬》文明实践案例入选“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为全国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成都经验”。

战旗村。郫都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几年前的战旗村,村民普遍热衷种植苗木,认为“种粮费力不赚钱”,粮食种植积极性低迷。村党委书记高德敏带领村干部走村串户,用“家常话”解读“大政策”:“超市里的粮食可能断供,要是国家粮食依赖进口,遇到特殊情况大家就要饿肚子了!”一次次田间谈心、一场场院坝宣讲,让村民逐渐认清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最终全村恢复600多亩粮食种植土地,筑牢了乡村粮食安全根基。

  为让理论宣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战旗村打造“大专家+土专家”双轨宣讲队伍。依托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与清华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聘请专家名人、“三农”学者组建专家宣讲团,通过访谈、互动、研讨等形式,开展文明乡风建设、新农人技能培训1100余场,覆盖全国11万余人次。同时,从村社干部、返乡人才、村民代表中选拔50余名本土讲师,成立村民工作室,他们用“方言土话”结合村庄变迁、邻里故事,将党的理论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致富经。

  战旗村还通过“暖心茶馆”“坝坝会”收集村民需求,编印乡村振兴系列丛书与案例集,让宣讲内容精准对接群众期盼。55岁的村民李明全通过村里的新媒体技能培训,抖音粉丝量突破15万,橱窗上架家乡特产,实实在在尝到了理论学习转化的甜头。

  移风易俗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是文明乡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战旗村创新推行的“文明实践积分制”成效显著。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积分兑换柜前,管理员王友媛每天忙着登记:“洗衣液300积分、大米200积分……”村里将矛盾调解、环境整治、文化宣传、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村民攒够积分可兑换日用品,参与热情从“要我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

  战旗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核心,整合乡村振兴学院、战旗初心馆、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等优质资源,构建“1+N”连点成片的阵地体系。乡村十八坊内,布鞋纳线、蜀绣飞针等非遗技艺传承有序,郫筒酒与郫县豆瓣的醇香萦绕不散;10个特色实践点位串起多条研学线路,让游客在百年酿酱工艺中读懂“诚信为本”,在针线流转中感受文化传承。此外,“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音乐季、“村毽”公开赛等活动,以及歌曲《春风吹进战旗村》的创作,进一步推动“战旗飘飘”的昂扬村貌沉淀为“名副其实”的精神内核,让文明乡风融入日常生活。

  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不仅扮靓了村容村貌,更丰盈了村民的精神世界。如今的郫都区乡村,正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的蝶变。(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