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全球推介会举行 宜宾再次发出“全球邀约”
2023年05月12日 10:0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2日电(吴平华  张新 )10日,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全球推介会在北京举行。继2022年成功举办全球首个世界级动力电池行业盛会后,正在加快建设“动力电池之都”的四川宜宾,再次向全球发出热情邀约——6月8日至11日,相约宜宾,相约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全球推介会现场。 张新 摄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全球推介会现场。 张新 摄

  推介会围绕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四川省及宜宾市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新情况,以及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新特点进行了介绍。

  “2022世界动力电池的成功举办,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新发展注入新活力。”“相信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会成为产业协作的重要平台、技术创新的核心引擎”……推介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郎利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二级调研员陈春梅表达了上届大会的高度认可,也对本届大会充满期待。

  即将举办的这场行业盛会又将有实现哪些新突破,呈现哪些新亮点?

  据宜宾市政府副市长华淑蕊介绍,围绕“绿色新动力·世界新动能”主题,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主旨,精心策划组织“1+1+N”活动矩阵,全力打造高水平、高标准的行业盛会。在国际元素、平台优化、科技创新、行业示范和产业生态方面呈现5大鲜明特点,具体来说——

  国际元素更加彰显。大会将特设主宾国,由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匈牙利担任;邀请国际能源署、欧洲电池联盟、LG、松下等国际组织、全球知名企业以及数十个国家驻华使领馆和多家跨国企业参会;设置国际合作展区,奔驰、奥迪、特斯拉等世界500强企业参展。

  平台功能优化提升。大会线下线上结合,集“会议、展览、赛事、对话、体验”于一体,举办开幕大会、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2场专题研讨、2场特色活动、闭门会、CCTV《对话》、全球企业家之夜、展览会、挑战赛、生态考察体验等精彩活动,数十名院士、专家领衔主讲,500余家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参展参会。

  科技创新亮点纷呈。大会将展示特斯拉全系车型,以及动力电池前沿技术首创成果数十项;打造“E动传奇”时光隧道、“绿色动能”科普乐园等特色展区,提升展会科普性;第二届“长江杯”动力电池集成及管理技术挑战赛吸引清华大学、北航、同济大学、广汽埃安等40余支队伍参赛。

  行业示范引领带动。大会将发布“电化长江”倡议,着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将发布动力电池产业“全球一体化发展”倡议,凝聚全球共识;将展示全国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重卡)特色应用城市和“电动宜宾”建设成效。

  产业生态开放共赢。大会将发布重磅产业支持政策,积极支持打造零碳园区,加快布局新型储能产业,挖掘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等市场空间;将开展产业推介,向储能、低速车、钠电、固态电池等领域延伸,引进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对接签约。

  推介会诚邀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行业翘楚、专家学者齐聚万里长江第一城,一同把脉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趋势,深入推进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共商发展大计、共创绿色未来。

  连续两年在北京举行全球推介会,既是宜宾向世界抛出橄榄枝、扩大绿色新能源“朋友圈”的诚意,也因为宜宾近年来锚定“一蓝一绿”产业新赛道,高质量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扩链成圈,聚力打造具有发展支撑力、世界影响力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的实力和底气。

  据推介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新能源产业正逐步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引领全球行业高质量发展,四川聚集了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余户,已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生态体系最完整、配套协作能力最强的省份之一。

  宜宾作为四川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核心区、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定位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召开一年来,宜宾动力电池行业扩链成圈,集聚了从电芯到正负极材料、隔膜等全产业链90个项目、投资超2100亿元,建成动力电池产能150GWh,2022年产销动力电池72GWh、占全国15.5%。目前,宜宾锚定构建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目标,正全力推动2023年动力电池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

  推介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左世全主持,部分国家驻华大使馆及境外驻华经贸合作代表处、国际行业协会的30余位代表出席。与会嘉宾还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主题、“合作共赢”发展理念和“前沿热点”行业话题等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