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AI再添“胜算” 中国算力网西部运营中心揭牌
2023年12月16日 20:5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6日电 (祝欢)16日,2023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发展大会暨“中国算力网”西部运营中心揭牌仪式在成都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指导,鹏城实验室、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联盟、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主办。

  2023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发展大会以把握产业发展机遇为目标举办的活动。此次大会通过专家特邀发言、主旨分享、平台发布等形式,分享人工智能科研及市场最新成果,链接各类创新要素,开放应用场景,推动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大会上,中国算力网(西部)调度平台发布和西部运营中心启动、“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创新联合体战略合作签约等重大成果集中亮相。

  两大合作启幕 成都AI产业再迎机遇

  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布局下,鹏城实验室牵头启动了“中国算力网”的研究与设计,旨在构建自主创新的算力网络技术体系,打造互联互通、协同调度、高效计算的国家级算力基础设施。当前,“中国算力网”已完成两个版本的迭代,接入20余个大型智算、超算、数据中心,汇聚异构算力达3E。

  在本次活动上,中国算力网(西部)调度平台发布,成员包含智算云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电信运营商、四川省数字产业有限公司等成员单位。同时,中国算力网西部运营中心正式启动成立,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信息处处长唐敏和鹏城实验室网络智能部副主任李革共同揭牌。

   揭牌仪式现场。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供图
揭牌仪式现场。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表示,此次合作旨在支撑四川建设算力网络并接入中国算力网,助力打造成都人工智能算力运营新模式,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大模型和行业应用模型发展,服务“数字中国”“东数西算”等重大国家战略。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成也表示,希望成都能与以鹏城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大力合作,使算力设施能用、易用、好用,积极融入中国算力网建设。未来,成都将在促进算法发展、推动能级提升、构建产业生态三大方面,进一步制定支持政策,着力打造创新活跃、规模领先、生态完备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此外,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也在活动上达成战略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创新联合体,为全球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多边性的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据悉,该合作将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人才教育和网络视听领域的研究协作两个领域的合作。

  院士专家齐聚 “把脉”人工智能未来

  随着底层技术更迭、应用边界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和产业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产业发展进入以通用人工智能(AGI)为代表的新里程碑阶段。

  围绕“算力基础设施+底层算法技术+通用基础应用+细分行业应用”全产业链生态与产学研用中人才、资金、政策等创新要素构建,算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研专家与行业代表在大会上展开交流,共同探讨和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发展。

  在《人工智能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的特邀发言中,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黄铁军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三大流派、技术路径演进及发展现状,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给出独到见解。

  围绕《算力网原生的大模型生态》,鹏城实验室高效能云计算研究所所长余跃带来了精彩分享。他表示,算力基础设施与计算范式正在发生从领域知识向大数据驱动型转变、从小模型向通用大模型基座转变、从单一向广域多样化算力环境扩展的重大变革,并对鹏城·脑海大模型开源联合体进行了介绍。

  华为云川藏业务部CTO胡铖林以《把握大模型浪潮,探索增长新引擎》为题,分享了大模型重构软件系统、新型云算力重要性凸显、产业地图逐渐清晰等趋势,并介绍了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在软件开发等业务场景的应用实践。

  科大讯飞企业数字化业务群智慧驾驶舱产品部总经理纪钊带来了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进展与行业赋能的应用分享。他对生成式智慧驾驶舱运行机制进行了讲解,并分享了在品牌营销、运营管理、文旅行业等企业数字化细分领域的具体案例。

  聚焦《WorkBrain垂类模型数智化服务》,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严骊认为垂类模型才是数智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并从“工具智能化”“业务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三方面对工作数字人辅助数智化转型进行了介绍。

  “大模型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持续发展带来的井喷式创新,将对整个行业带来全方位改变。从城市角度出发,成都可基于消费活跃等自身优势,将特有的城市场景向部分大模型开放,孵化面向大规模B端、C端的优秀产品,从而紧跟时代列车。”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执行院长、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