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6日电 在四川甘孜高原,清洁能源驱动的分布式绿色算力集群高效运转,将水电就地转化为澎湃算力;在仪陇乡村,5G数字化适老平台默默守护“一老一小”安康;在盐源校园,远程课堂跨越山河阻隔……四川电信扎实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一幅用数字技术绘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巴蜀大地徐徐展开。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西秋乡地处川滇交界的深山,四川电信结合高海拔地区日照丰富的特点,创新使用电信自研“液体控温锂电池的光储冷一体化系统”,不仅满足了基站引电难题,同时解决当地森林防灭火瞭望哨人员的日常生活用电问题。随着“绿色零碳机房”正式开通,木里西秋乡藏民终圆多年的通信梦想。
牦牛产业是甘孜州基础性支柱产业,也是传统优势产业。色达县地域辽阔,过去牛群转场往往需要根据牧民的经验判断,然而在转场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草场草料匮乏、天气变化、野生动物侵扰等不确定因素,这些都给转场带来不小的困难和挑战,甚至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针对甘孜州色达县传统牧业“靠天吃饭”的困境,四川电信打造“云端牧场”,实现“云养牦牛”,通过数字监控与牛群电子耳标的有机结合,赋能牛群“养、管、销、种”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目前,已有23万头牦牛实现“云放牧云管理”,有效推动了传统牧业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转型发展。
在盐源民族中学,中国电信打造的“非遗数字传承矩阵”正重塑彝文书法文化传承方式。过去,彝族地区学校难以邀请专业彝文书法老师到校授课,如今通过稳定高效的云教育平台,学生们足不出校便能与各地彝文书法专家等进行实时互动学习,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书法教学课程。平台借助双向互动功能,让少年们可以随时提问、展示习作,老师即时点评反馈,实现跨越时空的“面对面”教学,让优质教育资源突破地域限制。
在距资阳市38公里的丹山镇人和村,资阳电信将此地作为首批数字乡村试点村,投入大量资金,推进普遍服务,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农村治理、惠民服务、文化教育融合应用。新建杆路32公里,铺设光缆干线35皮长公里……资阳电信克服地势起伏、住户分散等困难,构建起覆盖全村的光纤宽带网络。
四川电信的科技力量正通过一张张信息网络、一个个创新应用,深刻改变着四川乡村的面貌。未来,四川电信将继续发挥云网融合和数字技术优势,深化普遍服务,让更优质的信息服务遍洒四川乡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