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中国电信科技赋能世运会精彩收官
2025年08月18日 14:1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8日电  成都世运会17日晚落下帷幕。作为本届世运会综合信息类官方合作伙伴、核心赛事系统集成服务商,中国电信践行“云改数转智惠”战略,圆满完成赛事侧和城市侧各项保障工作,以科技创新为这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世运盛会注入强劲的数智动力。

中国电信科技赋能世运会精彩收官。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供图

  本次世运会的技术保障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赛事“智慧中枢”,由中国电信承建的赛事技术运行中心(TOC)集成通信指挥、资源调度、运行监控、应急联动等核心功能,能精准感知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每个环节,实现全局态势掌控、指令统一协同、资源敏捷调度。

  更具前瞻性的是,全球首个专为国际重大赛事设计的指挥调度智能体应运而生。该智能体构建覆盖“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的AI基础设施及应用体系,实现赛事指挥模式从传统依赖人工经验判断到“AI智能体辅助决策+人机高效协同”的转变,确保赛事信息流转畅通无阻。

  另一方面,中国电信充分发挥综合智能信息服务优势,构建了“1朵赛事云”和“3大类+9小类+89个子系统”的赛事信息系统,涵盖从竞赛视频到赛事管理的全流程。同时,建设“4+1”赛事专网体系,为世运会提供全流程、全过程、全方位的数字化运行保障。

  5G-A(5G-Advanced)首次在全球性综合体育赛事的规模化应用,成为本次赛事技术保障的最大亮点。中国电信在世运会27个竞赛场馆及核心区域完成5G-A的全面深度覆盖,网络容量较传统5G提升10倍,峰值速率最高可达10Gbps。这些技术升级通过AI智算融合精准分析网络负荷并实时预测,智能分配无线资源,实现频谱利用效率最大化。观众手机不仅能显示“5G-A”网络字样,通过线上申请还能获得“世运会VIP服务”专属标识,享受优先接入保障。

  为满足世界级赛事网络全域协同与数据实时要求,中国电信组建专家团队,依托5G-A网络能力部署自研5G商企专网,高效应用于大会VSA车检及PSA人检通道闸机的专网数据通信场景,同时通过5G-A定制专属切片、高速广域协同组网、动态可视主动防控运维等核心技术,成功保障高速无感验证及业务数据的实时安全回传。

  安全是赛事成功的生命线,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在发挥支撑作用。中国电信首创国际重大赛事量子防护体系,通过“QKD+PQC+国密算法”三重防护为世运会网络加载量子安全应用,同时打造全球首条重大赛事量子OTN专线服务。这套“铜墙铁壁”通过数万次严苛的攻击测试,其安全防护能力达到领先水平,为赛事核心数据传输构筑了牢固的安全屏障。

  坚实的安全防线离不开周密组织与可靠基础。超过880人的电信专业保障团队,实施网格化管理,所有关键设备与通信链路均实现主备冗余全覆盖。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从核心场馆延伸到全城范围,新建、改建、扩建基站超3000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大幅扩容。

  赛事期间,中国电信构建“天空-空中-地面”立体化通信矩阵,确保极端条件下通信网络的无缝覆盖及安全畅通。

中国电信科技赋能世运会精彩收官。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供图

  赛事服务的国际化水准体现在细节之中。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全国首个机场全业务电信营业厅成为外籍旅客“落地即通”的第一道便民窗口。世运村内,中国电信现场服务点为嘉宾和运动员提供业务咨询、设备使用、及时开卡等贴心服务。中国电信翼支付“聚合支付”支持超过220种国际主流电子钱包,境外用户无需额外下载应用,所消费的人民币金额会即时结算并显示为本国货币金额,支付过程清晰流畅。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10000号英语专席汇聚专业客服团队,精心梳理了30余项英语服务重点场景,时刻关注世运会最新动态,确保每一位国际来宾都能享受到流畅无障碍的中英文双语咨询服务。

  赛场外,中国电信运用“5G-A+AI+XR”技术在“东郊记忆”打造沉浸式展演场景,巧妙地将世运激情、成都魅力与文旅消费紧密相连,成为全球游客邂逅世运、感知四川活力的重要窗口;AI视频彩铃技术结合火炬传递与热门项目,覆盖用户超125万人,让“指尖上的世运会”成为现实。70家电信营业厅的“世运会志愿者服务小站”,以及IPTV平台“世运专区”,都体现了赛事与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