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1日电 (记者 刘忠俊)6月11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卫生站内,乡村医生周良伦正为村民检测血压等,旁边还有3名村民正在等待看病。

周良伦是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人,从医25年来,见证了乡村医疗变迁。“最大变化是村民看病和拿药均可刷医保卡了,医疗设施也比以前齐全了,如今心电图、康复牵引等均可在卫生站做。”周良伦称。此外,太和镇卫生院或眉山市中医医院专家还要来巡诊,并建起了远程协作、绿色转诊渠道,便于疾病早诊断、早发现、早处理。“现在高血压药不用再跑到城里医院,就在家门口就能搞定,方便多了。”永丰村63岁村民廖大爷称。

永丰村卫生站通过区域慢病管理云平台,实现了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点疾病人群健康数据实时流动,395余名高血压患者、140余名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更为及时的健康保障。卫生站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还在专家指导下开展针灸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中药熏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健康服务。

而在东坡区多悦镇正山口村卫生站,村里通过引进国企参与配套设立药房,探索“村医+卫生院+国企”人员配置模式,辐射周边5000多人。“解决村民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村民看病买药更加方便。”东坡区多悦镇正山口村党委书记张文胜称,通过采取“国资+村集体经济”投资模式,引入医药国企租用村集体经济场地,改建完善卫生室及药店,在盘活村集体经济闲置资产的同时,实现“村口看病购药”,解决村民日常就医“难预约、路途远”等问题。

一年来,四川聚焦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小、散、弱”、平台受限等突出问题,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持续在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重点发力,不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优化调整为16个,全覆盖升级行政村卫生室125个。”眉山东坡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称,该区构建“以区级医院为龙头,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站)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先后建成思蒙、万胜2个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引领辐射带动镇卫生院协同发展。

在仁寿县,为了提升村医服务能力,富加镇卫生院推出“村医集中办公”模式,定期进行病例分析、培训和考核等,并就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在医生指导下商讨解决方案,进而实现了同质化管理。“通过集中办公,收获很多。”仁寿县富加镇桂树村卫生室村医李雨称,集中办公期间,自己针对严重精神障碍人群基层管理请教了许多问题,卫生院专门邀请了上级精神科医生来培训。
据了解,像富加镇卫生院这样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眉山市共统筹规划布局了20家。各次中心以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根本属性不变,有计划选派医疗卫生人才下沉驻点开展帮扶,提升和带动乡镇(社区)和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等问题。
此外,在眉山市青神县,青神医院集团组建了10支“2+3”县级专家组和72支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开展“三色三级”特色慢病管理服务,在已开展的高血压、糖尿病、痛风、慢阻肺4种慢病服务基础上,年底还将开展重性精神病、肿瘤管理,实现“六病”全覆盖管理,未来还将探索建立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医防协同服务新机制。“四川已累计建成167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023年还将规划建设100个次中心,并将出台《四川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