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乘科博会东风 绵阳中医药扩大“朋友圈”
2023年11月23日 11:2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3日电 (孙亭婷)11月22日下午,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主宾国活动——传统医药文化与科技交流活动在绵阳举办。

  在传统医药文化与科技交流会上,来自绵阳市中医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家分别作了主旨报告,为本届科博会主宾国——印度尼西亚的嘉宾们讲述了中医药的历史渊源及“用武之地”。

  “西汉人体经脉漆雕出土于此,针灸鼻祖涪翁曾在此悬壶济世。”伴随着解说员的介绍,中外参观者静静地感受着绵阳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在中医药文化主题展上,分别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阐释了中医药历史传统和中医药理论方法;列举了萧龙友、蒲辅周、李孔定等绵阳历代名中医的突出贡献和专业成就。中医药炮制技艺、中医药保健方法等内容吸引了不少人驻足阅览。麦冬、附子、桔梗、厚朴等代表性道地药材和甘草合剂、芪鱼颗粒、金菊喉痹颗粒、散寒清热颗粒等医院中药制剂更是成为现场的“明星”中药。

 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王磊 摄
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王磊 摄

  在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中,体质辨识、针灸推拿、耳穴压丸等中医外治技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体验;手工制作中药香囊、现场熬制中药膏方等项目更是赢得超高人气……每一个体验项目,都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兼具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我们可以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等多种方法鉴别中药。”在药材辨识区,外国友人对各类中药材充满了好奇。当听到中药“五味”既代表了“酸、咸、甘、苦、辛”的药物味道,又包含了“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药物作用,外国友人纷纷赞叹中药材的神奇。

 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王磊 摄
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王磊 摄

  在中医四诊仪点位旁,大家填好调查问卷(问诊),完成机器拍照(舌诊、面诊)和脉诊后,便得到一份体检报告。医生通过查体,结合体检报告所分析的体质类型,就会给出相应的调理或治疗建议。在中药配方颗粒智慧药房,可以看见上百种中药被制成浓缩颗粒装入智能柜药罐中。药师根据处方品种和剂量,快速定位选取对应药罐,扫描条码匹配后放入智能配送机,机器便会自动精确调配并分格密封包装。

  传承精华,中医药发展才能源远流长;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才会清流激荡。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掀起的“中医热”,将助推绵阳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步伐,让中医药这一文化瑰宝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焕发新的光彩。(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