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6日电 近日,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色达县,52岁的多吉再次因高热咳嗽咳痰引发肺炎住进甘孜州色达县医院,这是半个月以来的第二次住院。接诊他的是来自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援藏医生王新凯,在分析了病因且仔细辨证了病人体质后为他施以中药联合刺络放血疗法。5天后多吉好转出院,这次比以往住院天数缩短了1/3。

据了解,这项技术在“组团式”帮扶队长兼色达县人民医院院长、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病专家赵晓平的指导下,纳入了色达县医院新技术和适宜技术的推广,并逐步向甘孜州色达县各个乡镇卫生院推广。
进入冬天,感冒高热患者增多。甘孜州色达县,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处于冰天雪地中。从每年的9月开始,色达县的气温就会低于0℃,到最冷的时候气温会跌到零下20℃。而这一段时间,也是色达县人民感冒、咳嗽、高热的高发时间。
今年3月,52岁的多吉住进色达县人民医院,这次他的症状是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此前已经在当地卫生院治疗了4天。因为症状没有缓解又赶了四、五十公里山路来到县城医治。当王新凯看到多吉时,立即想起来这个患者在半个月前刚因同样的问题住院。这么短的时间,再次入院,这让王新凯对他更多了一些关注。
根据多吉描述,以前经常咳嗽咳痰,近期反复发烧、吃不下饭、大便不通。王新凯立即为多吉把脉、查体、查看舌苔,“多吉有明显的腹胀、舌苔厚腻,这些都是湿重的表现。多吉身体长期处于干燥、寒冷的环境中,胃肠道运化功能差导致身体湿气较重,这让原本已经痊愈的他,在短时间内又出现了身体不适。以经络放血的中医疗法应该可以解决多吉的一些问题。”王新凯说。
于是在为多吉详细讲解了治疗方法并获得同意后,王新凯在多吉手指特定穴位消毒后用毫针刺破皮肤放少许血液并服用了中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第二天,多吉就告诉王新凯,自己不发烧了,吃饭有胃口了,主要是有精神了。住院3天后,多吉的症状就有了明显改善,5天后就达到出院指征。
这一次,王新凯特意根据多吉的体质,为他配了一些中药带着出院,嘱咐按时服药,下次若有同样问题及早找当地卫生院处理。对此,多吉一个劲地表示感谢。
逐渐,王新凯发现了高原的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体内寒湿较重,“海拔高、气温低、干燥是高原地区环境的特点,这些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脾胃运化不良亦可生湿。只要天气一变化,感冒、高热的病人就会增加。”
于是,王新凯开始尝试为这一类病人开展中药联合刺络放血法,疏风化湿目的就是三焦通畅气机升降有常,这样使邪气排出才能退热,而且不容易复发。
同时,王新凯开始以“师带徒”形式教色达县医院中医科王志学、仁青夏姆,如何施辨如何施针如何开具中药方,他们学习一段时间后就掌握了这门技术。色达县人民医院中医师仁青夏姆说:“王新凯老师再三给我们强调,这套技术属于‘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很适合高原的群众。我学了这套技术后,每次看到病人都会先为他辨体论治,并在把脉辨证论治后开方,同时行刺络放血治疗,有相当多的病人当天就有效果。”
但很快,王新凯发现,能到县医院治疗的病人只占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病人是在乡镇卫生院治疗,必须得将这一疗法教给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于是,王新凯带着两位徒弟“下基层”,先后到了色达县然充乡、翁达镇等地卫生院,巡诊、现场指导,手把手地传授适应症及相对禁忌症,“我还把微信和电话留给乡镇医生,他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我可以远程指导救治。”据统计,其他卫生院医生运用此法,今年已经为400余位病人进行这样的治疗,而且病人的康复时间大约缩短了5天。
依据这些资料,王新凯还发表了论文《三焦玄府理论结合辨体论治观察高原居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疗效》,希望帮助到更多的高原居民。
色达县一共有16个乡镇,更多的居民是在这些乡镇卫生院看病。王新凯希望能将这门技术教授给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把这项技术完全留给当地,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组团式”帮扶目标,让它在雪域高原上生根发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