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kjws > 川观新闻

四川全面推行校外培训“先学后付”支付模式
2023年12月13日 09:19 来源:川观新闻 编辑:曹惠君

  培训机构跑了,预付的课程费怎么办?家长们今后不用担心了。川观新闻记者12月12日获悉,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防范校外培训资金风险,在成都市试点经验基础上,教育厅将在全省校外培训机构推行“先学后付”支付模式。2024年7月底前,实现以“先学后付”模式收费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比例达100%,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比例超50%。

  据介绍,校外培训机构“先学后付”是指培训机构先提供培训服务,服务结束后,家长再结算支付培训费用。这一收费模式在防范校外培训机构“爆雷”倒闭、“卷款跑路”,有效化解退费投诉纠纷,增强校外培训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提升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等方面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教育厅要求,各市(州)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本地区鼓励和支持校外培训机构主动使用“先学后付”的具体方案,确保本地区在2024年7月底前,实现以“先学后付”模式收费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比例达100%,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比例超50%,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创新“先学后付”手段,探索有益经验。

  同时,要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引导机构内部控制和资金使用规范,防范经济活动风险,保障学员、家长、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督促校外培训机构自觉向学生家长宣传“先学后付”支付模式,帮助家长了解“先学后付”支付模式的使用情形和对保障其资金安全、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作用,主动提醒家长采用“先学后付”模式支付费用。

  川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四川前期试点校外培训“先学后付”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微信支付分模式,结合当前信用消费发展趋势,参照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模式,探索微信支付分功能在教培行业的新应用场景;另一种是数字人民币模式,打通现有监管平台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实现家长线上签约购课合同、数币支付购课、自动生成智能合约等功能。截至2023年4月底,成都、眉山、绵阳等14个市(州),共493家机构已探索实施“先学后付”支付模式。

  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