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六城”校长齐聚成都分享落实“双减”教育良方
2023年12月21日 16:0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1日电(李胜男)为积极响应和落实“作息令”,12月20日,成都高新新华学校开展了“落实‘双减’政策,关爱学生成长”的“六城”校长微论坛活动。

活动海报。成都高新新华学校 供图
活动海报。成都高新新华学校 供图

  来自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深圳、成都的“六城”校长就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上海奉贤区世外教育附属临港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十四五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专家关景双莅临指导,此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上海师之蕴工作室共同体成员、杭州市王盛之运河特级校长工作室成员、成都市朱祥勇名校长工作室成员、高新区朱祥勇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成都各区县教师代表、成都高新新华学校的教师以及家长代表线上线下4000余人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朱祥勇校长致辞。成都高新新华学校 供图
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朱祥勇校长致辞。成都高新新华学校 供图

  微论坛活动在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朱祥勇校长的致辞中拉开了序幕。朱校长介绍了学校在“双减”背景下以融创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通过“课程供给体系”“教师培养体系”“学生支持体系”的高质量育人体系让学生体验到富有活力的学校生活、用心打造教师队伍让学生获得有质感的优质教育、用全过程发展指导让学生成长有引领、有支持、有增值。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刘利校长带来主题发言《丰富供给助双减提质增效促发展》。刘校长介绍了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包括科技制作、跨学科研学、传统文化节日课程、科技制作、走进工匠劳动生活等。学校还注重心理健康,通过心理课程、健心心理活动、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学校还举办各种活动,如泡泡节、风筝节等,让学生成为情绪容器,释放压力,点燃积极健康的向往。

  上海市秋萍学校唐广贤校长带来主题发言《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双减”落地——立足九年一贯制学校实际,实现减负增效提质》。他介绍了“多措并举,整体推进标准落地”的做法,包括优化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自信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升级客户服务工作的举措。此外,唐校长还提到了家校协同共育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王盛之校长带来主题发言《从“双减”视角看创新人才的培养》。王校长的分享聚焦在数字化赋能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智能化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培养创新人才。首先,通过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找到最近发展区,提出目标问题,实现互动教学,解决学生的困难。其次,根据每个孩子的困难,智能推送相应的解题指导方法和教育思想,提高命题水平。再次,实施促进所有学生创新、节能发展的评价,注重考察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南京师范大学吴江实验小学钱澜校长带来主题发言《以小学生生活素养培养为切入点落实国家“双减”政策》。钱校长介绍了学校在体育、营养午餐、活动中心、动手能力、生活素养和财经素养等方面的举措。学校保证学生在户外锻炼,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学校还启动了四大活动中心,如科创、阅读和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内参与各种活动。此外,学校还注重财经素养教育,通过财经素养教材,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正义的财富观和远大的幸福观。

  深圳市百仕达小学熊佑平校长带来主题发言《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熊校长分享了学校的课程重组,他们通过整合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他们还通过项目化实施方式,调查、采访、统计、撰写报告、制作展板分享成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重构方面,他们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差异化教学、跨学科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都高新新华学校副校长章佳带来主题发言《以生为本夯实“六好”课程》,章校介绍了“双减”背景下,新华学校的课程供给,包括食育课程、体育课程、川剧课程、劳动课程以及科创课程。让每个场馆说话,让每间教室都成为“全科教室”,让教学从学科本位到多维生活,从课堂到活动打造完成学习链,让生活的每个场景都有教育发生,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能听到孩子们成长的声音,这是新华学校在“双减”背景试图打造的新的学习样态。

专家讲座。成都高新新华学校 供图
专家讲座。成都高新新华学校 供图

  专家讲座环节,上海奉贤区世外教育附属临港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关景双从新时代新人的培养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素养培养、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与教学五环节、教学五环节与评价的重要性、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学生成长与个性化教育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享。“双减”背景下,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关校长指出教师要通过校本教研,课例研究,让教学更接近学生成长规律。同时,关校长也提出了目标贯通的教学设计,课时目标,文本解读等方法。此外,还讨论了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包括课堂观察和评价、反思、筛选观点等。最后,关校长强调了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素养,要能够上好课,并能够解读教材。

  老师们通过线上线下与各位专家开展了积极的互动。成都市朱祥勇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范天勇校长提出“双减”政策实质是减负增效,难在“减负”,重在“增效”,破局在“评价”,学校如何从机制上有效引领学科教师的担当,指导和评价学科教师的实践的问题。深圳市百仕达小学熊佑平校长提出了基于校本减负增效的研究实践。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试卷,由教师自主命题,个性化的评价和校本的研修。关景双校长认为学校如何有效引导学科教师的担当和站位,以及如何指导和评价学科教师的实践,需要从实践层面去考虑。

  针对一线教师提出的如何在“双减”背景下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学,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王盛之校长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通过数字赋能的方式帮助一线教师精准认识学生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为老师提供指导。此外,王校长还提到了拓展提高的方法,包括智能推送解题指导方法、作业推送、反思评价等。

  本次微论坛线上直播收到5万点赞,参与论坛的教师、家长表示收获颇丰,此次微论坛解答了他们的困惑,指明了方向。(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