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8日电 (记者 王鹏)第二届国际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学术交流会暨ADHD医、家、校、社一体化管理技术培训班于5月5日至7日在成都召开。

大会期间,来自中英两国的儿科专家、心理领域专家、高校教师,共同探讨ADHD的最新科研进展、诊疗技术、个性化干预方案以及医、家、校、社一体化管理的创新模式,为国内多动症患儿与广大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注入新的希望与活力。
开幕式上,大会主席、西南儿童医院一城两院(成都西南儿童医院、成都西南儿童康复医院)院长黄美琳致辞表示,本次大会旨在搭建“医-家-校-社”四位一体的交流平台,推动各方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科学、系统、高效的ADHD儿童干预路径。同时,黄美琳分享了西南儿童医院一城两院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成果,提到医院从最初的医教一体康复模式,到现在积极倡导并践行的“医-家-校-社”四位一体合作机制,为ADHD儿童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成长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教授杜亚松深度剖析了当前我国ADHD儿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未来一体化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实践路径提出了前瞻性的见解。他表示,我国在ADHD的综合干预体系构建上还比较薄弱,但这既是挑战,也是推动我国ADHD管理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的巨大机遇,跨专业、跨领域的协同合作更是破解ADHD儿童健康管理难题的关键。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王献民表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多方联动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工作的重要原则。“医-家-校-社”四位一体模式的构建与推广,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的有力抓手,期待通过本次大会,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为ADHD儿童及其他儿童青少年群体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术交流会期间,英国阿尔斯特大学教授Gerard Leavey探讨了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科学背景下发展和寻找ADHD科研方向,并强调了跨学科合作与大数据分析在推动研究进展中的关键作用;英国华人心理健康协会主席Shun Ying Au(欧舜英)教授、河南省儿童医院方拴锋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如何优化ADHD孩子的早期识别、评估、用药、干预流程,强化家庭支持、学校配合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与分享,为提升ADHD儿童的综合管理提供了多角度的策略与建议。
此次大会由四川省预防医学会主办,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伤害防治分会、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四川省预防医学会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分会承办,成都西南儿童医院、成都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全程协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