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顶级学术期刊发表成医第一附属医院研究成果
2024年06月24日 16:4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4日电 (王海川 周靖静)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在送往医院的救护车上,该不该进行降血压治疗?这个问题,全世界没有明确定论。近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和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共同发起的INTERACT4项目研究结果,在全球首次明确:针对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2小时内启动强化降压治疗,将收缩压降至130-140mmHg,可减少25%的致残致死风险。

  “也就是说,出血性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启动强化降压治疗,是能够获益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者林亚鹏博士说,“这一结果支持中国乃至世界诊疗指南的更新,为世界医学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据了解,世界顶级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影响因子158.5)近日在线发表了这一项在中国开展的救护车上对急性卒中患者超早期启动强化降压治疗的前瞻性、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INTERACT4研究结果,该成果同步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第10届欧洲卒中组织年会(ESOC)上公布。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者、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林亚鹏博士表示,配备CT扫描仪和其他诊断工具的急救车,可以帮助及时识别脑出血患者,然后启动强化降压治疗,是患者获益的关键。

  脑卒中,又称“中风”,大致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全世界大约70%的脑卒中是缺血性的,出血性脑卒中虽仅占所有中风病例的四分之一左右,却是最致命的中风类型之一,多达三分之一的患者在30天内死亡。

  为更好地解决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问题,2019年,INTERACT4研究项目启动,历时6年,在中国西部、东部的58家医疗机构进行。项目在四川、上海、山东、江苏、安徽、云南等省份筛选了5487例疑似脑卒中患者,并成功入组2425例患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最具挑战的脑卒中救护车血压管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林亚鹏博士是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者、西部团队的项目经理,参与研究方案撰写、临床研究国际网站注册、临床试验保险购买、伦理委员会申请审批等诸多工作,还负责组建西部分中心的研究团队,协调管理四川、云南两省41家参研医疗机构。

  “项目前期筹备、启动培训及实施监控流程复杂且繁琐,参与单位和研究人员多、横跨多个临床科室,又要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同质化、研究数据真实严谨性,使得INTERACT4项目极具挑战性。”林亚鹏介绍。

  成都医学院党委书记来建表示,学校和附属医院将进一步加强有组织临床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和附属医院跨学科协同合作,实现多学科融合发展;强化支撑,构建人才、学科、平台、经费等全方位支持格局,全面推动学校临床科研的高质量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