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8日电 (记者 张浪)近日,钱学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钱永刚教授一行走进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实外”)考察。在实外“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时代追梦人”的教育活动中,钱永刚做了“精神铸就人生”的报告,教授围绕“勤奋、严谨、诚信、创新、担当”五个关键词,阐释了钱学森的科学研究精神。

在图书馆钱学森科普专区考察过程中,两名初二学生解说员向嘉宾们解说钱学森光辉而伟大的一生。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元华向钱永刚教授及区市领导汇报了学校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刘元华校长说:“我们始终把厚植爱国情怀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立德树人的目标,始终把培养人的创造性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刘校长要求全校教师全面、深入地学习领会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培养精神明亮的人。
活动中,初二学生表演了短剧《归来》,该剧聚焦于1949年到1955年间钱学森先生经历的那段曲折艰辛的归国之路和峥嵘岁月。“谨以此剧献给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钱学森先生”表达了同学们对钱学森先生由衷的景仰。
全场合唱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钱学森》主题歌《飞翔的路》。“给我一双升腾的翅膀,告诉我,哪里是爱皈依的地方。我要飞翔,我要飞翔,越过自己,越过四季,越过银河闪烁的星光,向远方”,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与会专家、领导从同学们发自肺腑的歌声中,感受到了实外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和内心的光芒。
钱永刚教授做了《精神铸就人生》的专题报告。在“前言”中,钱永刚教授说:“学习钱学森的科学精神,将精神宝藏奉为圭臬,传递正能量、高唱正气歌,凝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信仰力量。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视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之付出,全力以赴为之奋斗,哪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在所不辞。”
钱永刚教授的报告从“勤奋、严谨、诚信、创新和担当”五个方面介绍了钱学森的可贵品质。
关于“勤奋”,钱永刚教授回忆到:“退出国防一线的钱学森,仍‘抓紧余生,做一些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一连多年大年初一,都是在给别人写学术交流的书信,最多的一天写了7封信。”
关于“严谨”,钱永刚教授讲述了“一份96分的试卷”“手稿与论文”“四个陀螺”和“630袋剪报”四个“小”故事,希望师生们在学习和今后的教学、科研中,养成严谨的态度和习惯。
关于“诚信”,钱永刚教授回忆说:“1938年,27岁的钱学森在美国《航空学报》上发表一篇仅28页的论文,却一同寄出250页的演算推理稿纸、导师出具的指导意见和修改意见以及全部参考文献。”钱教授勉励同学们,做学问做研究,要讲诚信,要实事求是,要尊重原创,要不求虚名。
关于“创新”,钱永刚教授特别强调创新思维要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要重视通过艺术学习来加强形象思维的培养。对于创新的追求,要像当年的加州理工学院所说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
关于“担当”,钱学森先生1955年的东北之行、1960年与聂帅的对话、1966年“两弹”结合的试验,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互动问答”环节,钱永刚教授对同学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一是多读书,读好书,要有量的积累,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人生才能走得更高、更远、更精彩。二是要有读书人的社会责任感,他引用《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勉励同学们“以家国情怀为本,立科技报国之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