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30日电 近日,在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犀牛村的产业基地内,一颗颗红紫的桑葚错落有致地缀在苍翠欲滴的桑叶间,让人垂涎欲滴。“看样子,今年的收成不错。”傈僳族村民罗天发忙碌在自家的桑树地间,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犀牛村地处攀枝花市盐边县北部,青山环绕、碧水潆洄,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环境。近年来,依托“两项资金”(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和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犀牛村全力推进连接县城主干道与产业基地的道路修建硬化项目,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降低了农产品交通运输成本。

据了解,犀牛村分别于2020年、2021年投入“两项资金”合计135万元,总共硬化二坪组奔山点、大庆沟组核桃、青花椒、桑葚产业基地道路4公里。项目建成后的砼路面宽3米,设有错车道9处,同时转弯处加宽处理。“项目推动了犀牛村二坪组奔山点、大庆沟组范围内的产业发展,平均每亩经济作物成本降低了100元以上,受益群众人均增收达到1500元以上。”犀牛村党总支书记李永辉介绍说。

“以前运果子出去卖相当困难,因为处理不及时,只能眼睁睁看到新鲜的桑葚慢慢烂掉。”罗天发感言,修好这条路,也是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现在家中种植了80亩青花椒,18亩桑树,比起修路之前,家庭收入每年多了两万多呢。”
据统计,产业道路修建之前,二坪组奔山点、大庆沟组产业基地内共种植核桃900亩、青花椒680亩、桑葚265亩。如今,这个数字已经提高到了核桃1300亩、青花椒800亩、桑葚302亩。“运输成本低了,加上销售行情好,村民都乐意种植。”李永辉说。
犀牛村修好产业道路,不仅降低了农产品运输、管理成本,同时也让沿线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曾经这条道路十分破烂,下雨天时‘泥水交融’,出行极其不便。如今,一条宽敞平整的道路如同‘玉带’穿梭在产业基地间,我采摘青花椒、核桃后可以当天就拿到集镇去售卖,真是方便了很多。”村民熊章才感叹道。
通过“两项资金”投入,极大改善了犀牛村二坪组奔山点和大沟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奠定基础。李永辉表示,下一步,犀牛村将继续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投入,同时,利用好生态资源与自然景观,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