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宜宾江安:一条“U”形路增强乡村振兴活力
2024年04月03日 16: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3日电 题:宜宾江安:一条“U”形路增强乡村振兴活力

  作者  李富强  郑杰

  一条路,带来乡村振兴道路更宽阔。

  春日里,从空中俯瞰,刚刚通车试运行的国道353线从宜宾江安以北的县域内穿境而过,将18个村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U”形的弯,在繁华掩映中显得格外壮观美丽。

  据了解,3月31日零时,国道353线宜宾经南溪至泸州快速通道江安段通车试运行,标志着全长69公里,连接宜宾、泸州两地的快速通道也将实现全线通车,江安也正式融入宜宾泸州一小时经济圈。

国道353线江安县区域部分路段。江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国道353线江安县区域部分路段。江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群众出行“民心路”

  在国道353线宜宾江安与宜宾南溪交界点,刚刚从南溪裴石销售完自家血橙的康六仁和几个邻居走在回家的道路上,谈笑着今天的收成,满脸笑容。“我家住阳春镇金江村,今天专程约起去卖自家的血橙,这条路通了,我们老百姓买点东西很方便,村里面大家都很满意。”

  “国道353线给我们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阳春镇高潮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就在昨天,村里有家人得了重病,若是在以前,只能先到就近的卫生站先行救治。国道353线通车后,他们一家直接送去县城医院,因为救治及时,现在病人的情况比较稳定。”不仅如此,村里有不少村民在县城工作,有了这条道路,大家可以实现“城里工作乡村生活”的“两地一家”模式,既能工作赚钱,又能顾及家人,生活幸福感大大提高。

  一条路,万家情。这条路,惠及了江安县阳春镇18个村组,它串联起了群众更加美好的家园。

  乡村发展“振兴路”

  除了让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国道353线还给江安阳春特色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在阳春镇姜庙社区村沿线,一排江安李产融示范基地的标语屹立在道路一旁,显得格外醒目,这是2019年起在姜庙社区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招商引进的四川嘉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的李子基地。

  公司总经理范伟介绍,这两天公司正在组织园区工人开展保果作业,今年公司改良了近100亩“流米李”,现在园区已涉及李子产业500余亩,柑橘产业700余亩。范伟表示,国道353线通车,对于园区规模化发展更有信心。“水果就是要保证新鲜,必须要与时间赛跑,而G353线通车较以前可以缩短运输时间,无疑为水果的销售解决了一大难题。”

  目前,江安阳春镇已完成140亩高标准果园,发展柑橘3.8万亩、李子1.2万亩、花椒0.6万亩,依托新的交通要道,必将对促进该镇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国道353线旁的江安李产融示范基地。江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国道353线旁的江安李产融示范基地。江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工业强县“经济路”

  路,蕴含着新机遇,昭示着大发展。江安经开区作为省级经开区,拥有全数字化年产1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拥有年产7.5万吨全球单体体量最大的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基地。天宜锂业、海丰和锐、宜宾昆仑、德方时代、四川晟捷等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入驻其内。

  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有利于企业的落地投产、物流运输。经开区规划建设处处长罗乾宇介绍道,国道353线通车后,经开区计划在今年5月启动园区琦丰路北延线路升级改造,实现经开区现有路网与353线互通。“届时,长江一桥的货运车辆将得到分流,减轻江石路的运输压力,交通更便捷,同时,也缩短了经开区到宜宾泸州的运距。”

  道路联通万家、连接民心,一条宽敞道路的建成,既是江安乡村振兴繁荣发展的经济答卷,也是江安心系群众的民生答卷。

  “围绕这条快速通道,江安县长江二桥即将通车、迎古路工程将于年内开工,未来将形成两纵一横的县域交通格局。”江安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道353线宜宾经南溪至泸州快速通道也是长江经济带的一条沿江大通道、经济大走廊,将连通江安经开区、南溪经开区、渝昆高铁南溪站等关键节点,有助于打破区域快速交通的瓶颈制约,形成宜宾泸州黄金物流大通道,辐射沿线带动数百万人口,更好促进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

  这条路,必将更加激发江安乡村振兴活力,也必将成为促进江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道。江安未来可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