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城与乡“双向奔赴”的纳溪答卷
2024年06月04日 13:2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4日电 (丁俊皓)近日,2024年“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公示名单公布,泸州市纳溪区上榜。近年来,纳溪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按照“多规合一”要求,以“生态美丽、宜居宜业”为主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纳溪样板”,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区”“全国特色竹乡”“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单位”等荣誉,一张张名片彰显了纳溪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好形象。

游客在泸州长江生态湿地公园赏花。廖胜春 摄
游客在泸州长江生态湿地公园赏花。廖胜春 摄

  挖掘特色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近段时间,在位于纳溪区境内的长江生态湿地公园里,成片的金鸡菊盛开,吸引不少市民拍照打卡。“白天可以在公园里拍照,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晚上可以到山河明月·醉酒城欣赏夜景,品味美食,安逸得很。”游客王夏说。

  “五一”假期,到纳溪区山河明月·醉酒城特色文旅街区游玩的游客摩肩接踵。每当夜幕降临,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互动参与古装巡游联欢、篝火晚会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民俗活动,还可以品尝各种特色美食,沉浸式体验多彩的民族风情。

  夏日“小满”风,吹绿了纳溪区白节镇的大旺竹海、合面镇的现代农业园区、上马镇的红豆杉树林,还吹红了龙湖水香农康旅产业园里漫山遍野的桃子。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体验采摘的乐趣,亲近自然、住民宿、品农家菜,感受地道的农家风情。

  近年来,纳溪区坚持以文旅融合为抓手,谋划文化旅游项目,推进文商旅全域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立纳江文旅联盟,与稻城县签订文旅共建协议,搭建区域性城市合作交流平台,跨区域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以扩面、提质、增效为重点,以建设纳溪现代生态新城为契机,强力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绿色旅游发展先行区、天府旅游名县示范区、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五区同创”取得较好成绩。

  文化绘城谱写城乡融合新篇章

  “护国战争结束之后,蔡锷将军泛舟永宁河,召开庆祝大会时,以笔代口写下的护国岩铭,用来展示护国军将士敢于流血牺牲、忠诚于民族的铁血精神。”5月17日,纳溪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们走进护国战争博物馆,在学校手语教师的帮助下,“听”讲解员介绍文物和护国战争故事,师生们在这里开启了一场博物馆探索之旅。

  纳溪区围绕深厚的文化底蕴,抓好红色故事、非遗传承、手工技艺等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城乡文化创造性融合、创新性发展,增强市民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纳溪区坚持以文化产业发展为龙头,巩固城乡融合发展良好势头,围绕“铮铮护国名城·美美茶酒纳溪”两大主题,保护与传承并重,抢救性保护好抗战小学旧址、龙桥群、金凤寺壁画、天仙硐物价石刻、永宁河船工号子、班打狮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茶、酒、歌、画等非遗的传承利用,打造好纳溪民歌传习所、纳溪蝴蝶画非遗工坊等12个传承基地。同时,纳溪区通过开展非遗讲座、节目展演等活动,打造逸夫小学、江南职高、天仙镇银罗小学3所非遗传承基地学校。

  多元融通打造城乡融合特色品牌

  城乡融合发展,不仅要整合资源,更需要文化的多元融通。

  自四川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以县域为重要突破口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来,纳溪区因地制宜务实创新,坚持“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为推动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核心支持。

  纳溪区依托泸州新经济产业生态园、云溪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多个新经济平台,及时完善“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在“川香秋月”“乡村明二锅”“农村四哥”等网络名人的带领下“全民触网”,打造了云溪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此外,结合辖区具体情况,纳溪区积极与市级文化大数据公司合作建立融合客户端子站点,推动纳溪区文化大数据公司成立工作,围绕“一心两带四片”空间发展格局,打造数智制造、网红直播等5张特色新经济名片,打造一系列城市文化特色品牌。

  如今,在纳溪大地上,乡村美景渐次绽放,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的生活品质稳步提升……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