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泸州江阳:赋能晚熟柑橘产业提质增效
2024年07月19日 11:1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9日电 (侯涛)日前,泸州市江阳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晚熟柑橘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特邀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专家、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专家,分别深入江北片、江南片实地查看。

  据了解,江阳区冬季气温较低,晚熟柑橘生产基地多在长、沱两江两岸,这样的气候、地理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晚熟柑橘,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泸州市柑橘生产市、区、镇三级示范园、农业部泸州甜橙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农业部柑橘产业体系泸州试验站的试验基地,分别建在江阳区黄舣镇和况场街道,为江阳区柑橘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品种基础和技术基础。目前全区共有晚熟柑橘生产基地3万亩左右,品类主要有塔罗科血橙、沃柑、大雅(耙耙柑)、明日见、甘平、爱媛等10多个,果品供应期长,年产量3万吨以上,年产值达1.5亿元,解决劳动就业2000人以上。

  实地调研中,调研组一行穿梭在生产基地翠绿果树间,不顾汗流浃背,兴致盎然地围着一株株果树深入研究:“你们看,这株修枝整形的较好,既要考虑树形,更要看果子产量、品质。”“这片柑橘园种植株行间距比较科学合理,利于光照和通风,不易感染病虫害,给柑橘一个好的生长环境,这样才能结出更优质的果实。”

  座谈会上,街镇围绕柑橘产业发展情况、经验做法、问题困惑等进行了交流发言,专家们现场把脉支招、出谋划策。

  “我种植柑橘7年了,参加过一些栽培、管护的学习培训,但主要还是自己摸索,在果树病虫害防治方面缺乏经验,希望专家能以‘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给予种植、灌溉、施肥、打药、修枝、疏果、保果、销售等全程技术指导。”黄舣镇种植大户说。

  “我们村有一定的种植基础,不少农户也有种植积极性,但去年我们遇到需要给果子打药时,却苦于找不到人手,待果子大势成熟集中采摘后,因为没有冻库,没及时销售完的鲜果不能得到很好储存,导致烂掉、坏掉很多。”分水岭镇大南山村支书说。

  “江北镇的柑橘种植以散户居多,目前种出的果子酸度较重,口感欠佳,希望能在果子品质上指导提升,加大农业业主的招引和政策扶持,强化经果林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江北镇相关负责人坦言。

  聚焦“怎么管”“怎么卖”“怎么提质增效”,大家畅所欲言。在泸州深耕柑橘栽培20多年的本土专家徐忠强给出了“金点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农业生产讲究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种植要实施精细化管理,把握关键时间节点,要提前准备、适时适度、有步骤、分阶段开展,病虫害防治要注意打药时间、用量、频次,越冬前施一次有机肥很重要,增强果树抗病害能力。”

  结合大家的意见建议,调研组指出,为促进江阳晚熟柑橘产业发展,要从提技术、搭平台、强品牌等方面发力,区农业农村局要加强组织,采取切实管用的方式,集中开展晚熟柑橘栽培与管护技术指导培训,要注重节能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或者专业服务团队的加持,积极搭建针对江阳晚熟柑橘生产实际的技术服务平台、销售信息交流平台,利于果农从正规渠道获取新技术、新信息,保障每年晚熟柑橘果品的及时销售和优价销售;积极探索组建晚熟柑橘联盟,支持柑橘区域公共品牌,加强晚熟柑橘产业标准化建设,提升晚熟柑橘市场竞争力,致力在晚熟柑橘产量、品质、品牌、效益上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绘出新画卷。(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