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什邡:以“融”促荣 共绘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2024年07月22日 20:0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2日电 (张世浩)村内小河流水潺潺,宽阔的柏油路上车流不息,家家户户修建起新村舍,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棚内种满各种水果……走进什邡市雍城街道城东村,乡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城乡走向一体化发展的生动画面正谱写着一首宜居宜业和美的“乡村曲”。

  这是什邡城乡“携手”的一个生动注脚。

  近年来,什邡以共同富裕为导向,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出发点,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加快补齐村庄规划短板,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持续提升现代农业质效,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随着城乡“双方奔赴”,什邡城乡融合正迈着大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新路子。

什邡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丽画面。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什邡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丽画面。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新业态催生发展新动力

  “现在村里条件和城里没啥两样,可能还要更好呢。”自打在村里率先办起农家乐,当地村民马朝萍看着家乡正一天天变成自己希望的模样。

  近年来,城东村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构建以观光、餐饮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重点的新型乡村旅游产品业态体系,促进乡村旅游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可持续化发展。

  村子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也更舒心。在当地,一些村民看准商机,改造自家房屋,建起了小商店、民宿、咖啡屋。乡村,正就地“过上”现代生活。据了解,城东村现已有农家乐、民宿等30余家,并不断增长。

  “这里虽然是乡村,但第三产业已基本成型,发展空间大。”从成都来的喻成辉也看中了城东村的商机,决定在这里投资兴业,将14户空置农房打造成“云上合院”,设置音乐吧、餐饮、酒吧等消费场景。

  “农文旅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让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在城东村党委书记杨启容看来,城乡融合发展,不仅为村子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打开了通道。

  目前,多种融合经济新业态正在城东村发展壮大,老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正在打造旅游产业,农家乐生意很好。村里还鼓励发展庭院经济,每年的收入十分可观。”当地村民孙国苹说。

  要素流动让“腰包”鼓起来

  眼下,正值葡萄上市时节,在城东村四季东城葡萄产业园里,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工人正忙着采摘、装箱,准备运往各大商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乡村旅游就是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果变为现实,推动乡村建设向乡村运营合理转变,挖掘和推广乡村好看、好玩、好吃、好住等资源,推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杨启容说。

  对此,城东村明确发展特色产业方向,坚持产业兴村的思路,创新多种发展模式,把花卉观光、特色水果采摘、乡村美食作为产业发展核心,助推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方面,探索“政府+平台+行业”农业招商新模式,引进特色农业项目8个,流转土地1200余亩。推行“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模式,连续举办七届郁金香文化旅游节,年吸引游客30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余元,依托“乡村旅游”年销售农产品10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余万元。

  另一方面,建立“农业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增收新途径,通过精致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个、德阳市级新型4个、什邡本级8个到园区入驻,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实现务工收入1200万元。

  城东村的振兴发展,不仅催生了新业态“落户”村庄,也让向往“诗与远方”的人们有了好去处。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让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新农村。

  “相信在城乡融合发展下,我们村能持续扩大吸引力,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赏美景、品美食、住民宿,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谈及未来,杨启容满怀信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